二十大报告中的人才策略话语学习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梁家丽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

二十大报告意义重大,是关乎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指示。本文运用Teubert的话语自指理论和John Sinclair的短语分析的方法,以二十大报告为语料,剖析二十大报告中与“人才”相关的话语特征,揭示二十大报告中指向的人才的释义内容。通过语料分析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人才培养方向,分析得出二十大报告中的人才策略主要体现在以国家/党中央培养人才以及人才承担的具体责任两个方面中。


关键词

二十大报告;语料库;人才;批评话语分析

正文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Talent Strategy in the 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LIANG Jia-Li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In October 2022,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delivered a crucial speech a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peech reviewed the country's and the people's achievement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outlined a vis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is an essential indication related to the country's and the people's vital interests.

This article employs corpus an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discourse features related to talent in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By utilizing the report as the corpus, the study reveals the tal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indicated in the report. Through corpus analysis of the tale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pointed out in the report,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talent strategy primarily reflects two aspects: the state/Party central authorities' role in training talents and the specific responsibilities undertaken by talents.

Keywords: 20th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corpus; talent;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一、 引言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战略资源,二十大报告对于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二十大报告中有关“人才”的释义内容对于探究党中央的人才策略,理解国家对人才的期望和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究学习二十大报告中的人才策略,本研究以“二十大报告实录”为基础建立了语料库,并运用Teubert的话语自指理论和Sinclair的扩展意义单位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国国情、战争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语境因素,阐释二十大报告话语中蕴藏的对于“人才”的国家意识形态及其与社会现实的构建。

二、 文献综述

在中国知网中将“二十大报告”与“话语分析”作为高级搜索的主题词,得到的搜索结果只有一条(搜索于2023/6/7);另将“二十大报告”和“人才”作为高级搜索的主题词得到38条搜索结果(搜索于2023/6/7),且搜索结果多分布在中国共产党、人才与劳动科学的学科领域中因此到目前为止,学者尤其是语言学领域的学者对于二十大报告的话语分析方面的解读并不十分丰富,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可探索。但是对于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话语研究,国内学者已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探索。比如,有学者对执政话语展开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理应采取多种方法、打通多种传播介质,开创执政话语发展的新局面(樊士博&齐卫平,2022)。也有学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话语体系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度分析,致力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着力于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卢国琪,2015)。也有学者提出,自习近平出任国家主席以来,依据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开创新格局(齐卫平,2022)。

在国外层面,对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话语分析仍处于研究阶段,只找到一篇相关研究,韩国学者朱长焕围绕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探讨了中国政治动态在最新时期的变化,认为政治动向正在向裁的方向转变,这一评价无疑是消极片面,甚至绝对错误的。对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外学者有着较为综合的探索,Snape对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共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的概念,并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发现社会治理一词没有一个明确的含义,容易产生误导2019外媒主要关注市场经济、全球治理、道路选择、经济全球化、军事和外交等问题,并且对于“新时代”,“主要矛盾”等关键词的关注度较高。与其一贯的负面基调不同,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声音蒋岳春,2019

本文将运用Teubert的话语自指理论,和Sinclair的扩展意义单位模型,对二十大报告进行深入解读,剖析二十大报告的文本特征,结合社会文化语境,揭示话语中国家意志,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话语权提供理论参考。

三、 语料与研究方法

(一) 语料来源

本文使用的语料来自于央视新闻发布的二十大报告原文。主要运用WordSmith Tools6.0语料库分析软件,使用其中的Wordlist, Concord Keywords功能对文本进行处理。基于语料库软件的高频词表分析和搭配词分析,可让我们再进一步解读高频出现的语言例证,辨别话语的转变方向(钱毓芳,2010)。有效将定量和定性分析区分,为话语研究人员提供坚实的语言例证材料;量化分析基础(钱毓芳,2020)。使用WordSmith Tools 可以使得定量数据更加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对于“人才检索行的观察更加清晰便捷。

(二) 语料库与话语自指理论

语料库作为实证型的经验数据,成为语言学者“默认的资源”Teubert2005)。语料库分析则能展示出预期不到的语言型式。因此它能让研究人员的直觉得到验证Partington,2003),并通过语言实例找到更新的更具体的发现。语料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话语分析中,它能够统计词频,词频或许是语料库能够提供的最重要的数据类型(钱毓芳,2010);能够计算并排列出主题词,主题词指专用语料库和参照语料库两组词频列表比较时统计出的具有特殊频率的词;还可以查看词语的搭配,Firth(1957:182)将搭配定义为“习惯性相伴的词”。批评话语研究可以将语料库分析中出现的中、高频词汇在定量技术支撑下变得更有完整性和客观性(朱启慧,2021)。事实上,语料库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语言实例的频率信息,更在于使更高质量的定性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将根据语料库所提供的语言实例,结合Teubert的话语自指理论对二十大报告中的“人才”话语的释义内容进行挖掘和总结。

Teubert(2010,2011)看来,语言不是静态的规则或机制系统,而是动态的话语系统。Teubert(2010:207)明确指出,一个词项、词组、文本片段或完整文本的意义是其所发生在特定话语中的与其相关的所有释义内容(paraphrastic contents)所能告知我们的一切。语言符号的意义取决于其在话语中具体、真实的使用,也即相关的言说或描述;它是所有这些言说或描述所提供的关于该符号一切使用信息的总和(濮建忠,2019)。

四、 二十大报告“人才”话语研究

党的二十大对我国各族人民来说是一次举足轻重的大会,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升高,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大党,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世界要了解和读懂今天的中国,就要了解和读懂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也因此要了解和读懂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为深入解读二十大报告,本文选取二十大报告中的中高频词汇“人才”一词进行文本解读。

(一) 高频词汇“人才”

首先用TXT文档打开二十大报告原文,,在SegmentAntAnthony,2017)的作用下,将文本进行分词,得到一份分好词的TXT文件,再运用WordSmith Tools6.0中的WordList功能呈现目标文本中的各个词的频率。观察发现“人才”一词在二十大报告中出现28,排在词汇频率表中的第74位,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与青年人的发展方向,与祖国的强国事业息息相关,人才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议题,国家有人才的支撑,才有愈加强盛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话语权。因此,“人才”一词是一个十分具有研究意义的话语材料。

(二)主题词“人才”的搭配词

序号

3

2

1

主题词

1

2

3

1

推动

乡村

产业

人才

文化

生态

组织

2

创新

高地

促进

区域

合理

布局

3

广

坚持

党管

原则

坚持

尊重

4

为国

育才

全面提高

自主

培养

质量

5

造就

拔尖

创新

天下

英才

6

高技能

人才

加强

国际

交流

7

用好

用活

各类

深化

人才

发展

8

服务

人民

完善

战略

布局

坚持

9

融合

深入

实施

强国

战略

培养

10

政策

引导

广大

爱党

报国

敬业

11

强化

现代化

建设

支撑

教育

科技

12

强军

科技

强军

强军

依法

治军

13

强国

科技

强国

强国

文化

强国

14

强国

科技

强国

强国

坚持

15

发展

着力

形成

国际竞争

比较

16

建设

国家

战略

力量

努力

培养

17

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

强国

战略

创新

18

坚持

方面

一起

建设

19

各类

人才

深化

发展

体制

机制

20

第一

生产力

第一

资源

21

更加

有效

政策

引导

广大

22

支撑

教育

科技

全面

建设

23

优先发展

科技

自立自强

引领

驱动

加快

24

建设

世界

重要

中心

创新

25

产业链

资金

深度

融合

26

一流

科技

领军

创新

团队

27

大国

工匠

高技能

加强

人才

国际交流

28

德才兼备

高素质

国家

1“人才”L3-R3搭配词

由表1可知,左3-1搭配词主要可分为名词(政策、科技、高地、科教兴国、现代化、教育、国家、战略、强国、创新),动词(支撑、建设、造就、强军、实施、发展、坚持、用活、引导、促进),形容词(第一、创新、各、广大、各类)和副词(着力、深入)。右1-3搭配词主要可分为名词(强国、文化、政策、支撑、战略、国际交流、中心、驱动、教育、布局、创新、党、质量、科技、高地)动词(爱党、强军、发展、坚持、引导、培养、建设、加快、)形容词(第一、广大)

以下将具体展开与“人才”紧密相关的搭配词的各项分析。在左侧搭配词中,主题词“人才”用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排比句式;“政策”主要用于将提出更加具体的人才政策,如“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科技”主要用于提出人才培养的方向,如“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强国”等;“科教兴国”、“现代化”“教育”“强国”“战略”“国际交流”“中心”则意味着人才培养是整个国家和教育体系需作出的努力,人才能强国,能有助于加强国际交流,能有助于实现现代化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等意味。动词“强军”具体指“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支撑”“建设”“造就”“实施”“发展”等有将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放到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上的意味。形容词“高技能”“高素质”“创新”,表明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有用之才,“第一”“广大”等词表明人才培养的优先级高,普及性广。可以看出,“人才培养”的方法、目标和策略都能够在搭配词中找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下面将对“人才”的搭配词词性作分类和扩展。

词性

搭配词

语言实例

名词

政策

 

战略

 

文化

 

国际交流

 

科技

 

 

 

 

中心

 

科教兴国

 

现代化

 

动词

爱党

 

强国

 

强军

 

发展

 

坚持

 

引导

 

培养

 

建设

 

支撑

 

造就

 

促进

 

引导

 

形容词

第一

 

创新

 

各类

 

广大

 

副词

深入

 

着力

 

2与主题词联系紧密的搭配词及语言实例

由表2进一步分析主题词右侧搭配的应用可以概括出主题词的以下两种重要搭配:第一、国家/党中央+动词+(形容词)+人才+具体的目标话语;第二、人才+具体的责任话语。由此,将主题词“人才”的搭配词画出词云图,通过对语料库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十大报告中的人才策略主要体现在以国家/党中央培养人才以及人才承担的具体责任中。

 

1 “人才”搭配词词云图(WordSmith Tools

五、 二十大报告中体现出的人才策略

(一)国家培养人才的具体目标

1、 培养爱党爱国的奉献型人才

分析表2中的搭配词及语言实例发现,表达有正向意义的动词如(引导、加强)等和表达奉献类目标的词与“人才”搭配在一起后,体现了党中央对于培养报国报党报社会的奉献型人才的目标,语言实例如下:

1

 

2、 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通过观察表3中的搭配词和语言实例,本研究发现以动词“培养”、“造就”、“发展”+具有积极正向意义的形容词(高技能、高素质、创新)+人才,+人才的用途的语言实例也有不少,实例如下:

2

 

3

 

3、 培养军事人才

在搭配词中,强军、领军等词较为显眼,体现出党中央暗含的培养军事人才的目标,语言实例如下:

4

 

(二)人才应承担的具体责任

对表2中“人才”的搭配词义语言实例进行分析后发现,表达带领意义的动词(如加强,引导,引领)与表达目标责任意义的词组(如国际交流,爱党报国,引领驱动)等词语与“人才”搭配后,体现出了人才要在党和国家的培养和部署下,积极展开自我培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报国报党,积极为祖国的强军强国事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语言实例如下:

5

 

 

6

7

 

8

 

分析发现,二十大报告中的“人才”话语体现出了两个层面,一个是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另一个是人才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语言实例中都体现了党中央对于人才的重视与殷切期望,坚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强军、强国事业打好基础。

六、 结论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过去五年中国国家和人民所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二十大报告意义重大,是关乎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指示。本文采用语料库与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二十大报告为语料,以WordSmith Tools为分析工具,梳理高频搭配词和语言实例,剖析二十大报告中与“人才”相关的话语特征,揭示了二十大报告中指向的人才培养策略。二十大报告中的“人才”话语揭示了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具体方略,即国家培养人才,人才强军爱国。语言实例中都体现了党中央对于人才的重视与殷切期望,坚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强军、强国事业打好基础。同时提出,人才要发挥自身优势,使人才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自立自强,爱国报党,加强国际交流,强国强军。

参考文献

[1]樊士博,齐卫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研究论纲[J].交大法学,2022(04):38-48.

[2]蒋岳春.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十九大报告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国语文,2019,35(04):10-16.

[3]卢国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5(06):55-60. 3.

[4]濮建忠.探寻意义的本质:从物指导话语自指[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51(2):254.

钱毓芳.英国《太阳报》关于恐怖主义话语的主题词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0,17(04):98-103.

[5]钱毓芳.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03):198-202+241.

[6] 钱毓芳.低碳话语与中国形象构建[J].语料库研究前沿,2020(00):83-92.

[7]齐卫平.习近平创新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的重大贡献[J].社会科学,2022(09):5-1.

[8] 朱启慧.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3):109-113.

[9] Anthony, L. (2017). SegmentAnt (Version 1.1.3) [Computer Software]. Tokyo, Japan: Waseda University. Available from https://www.laurenceanthony.net/software

[10] Firth, J1957A synopsis of linguistic theory, 1930-1955[A]In FPalmer ed.). Selected Papers of JRFirth 1952-59C]. London and Har-lowLongmansGreen and Co.,Ltd168-205

[11] Partington, AThe Linguistics of Political ArgumentM].LondonRoutledge2003

[12] Snape, H. Social Management or Social Governance: a Review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Discourse and why it Matters in Understanding Chinese Politics. J OF CHIN POLIT SCI: 24, 685–699 (2019).

[13] Teubert W2005My version of corpus linguistic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101-13

[14] Teubert, W. 2010. Meaning, Discourse and Society [M]. Cambridge: CUP.

[15] Teubert, W. 2011. Interview of Wolfgang Teubert on corpus linguistics by Wang Fang [J]. Newsletter of Corpus Linguistics Society in China 3: 6-29.

 

注释:

1.樊士博,齐卫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研究论纲[J].交大法学,2022(04):38-48.

 2.卢国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5(06):55-60. 3.

 3.齐卫平.习近平创新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的重大贡献[J].社会科学,2022(09):5-1.

 4.Snape, H. Social Management or Social Governance: a Review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Discourse and why it Matters in Understanding Chinese Politics. J OF CHIN POLIT SCI: 24, 685699 (2019).

 5.蒋岳春.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十九大报告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国语文,2019,35(04):10-16.

 6.钱毓芳.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03):198-202+241.

 7.钱毓芳.低碳话语与中国形象构建[J].语料库研究前沿,2020(00):83-92.

 8.Teubert W2005My version of corpus linguistic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10:1-13.

 9.Partington, AThe Linguistics of Political ArgumentM].LondonRoutledge2003.

 10.钱毓芳.英国《太阳报》关于恐怖主义话语的主题词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0,17(04):98-103.

 11.Firth, J1957A synopsis of linguistic theory, 1930-1955[A]In FPalmer ed.). Selected Papers of JRFirth 1952-59C]. London and Har-lowLongmansGreen and Co.,Ltd168-205

12. 朱启慧.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3):109-113.

 13.Anthony, L. (2017). SegmentAnt (Version 1.1.3) [Computer Software]. Tokyo, Japan: Waseda University. Available from https://www.laurenceanthony.net/software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