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薄弱环节及其对策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马俊霞 贾宁 杨梅

潍坊市土地储备中心 261041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内部审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其次讨论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包括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预防和发现财务风险,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再次分析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薄弱环节;最后提出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策略,旨在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审计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内部审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信息

正文

一、引言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成为其日常运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然而,在财务管理中,事业单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内部控制体系薄弱、财务信息不准确等。这些问题既威胁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高效性[1]。本文旨在对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审计提供理论指导。

、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建立的、独立于经营管理层的一种独立审计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系统评估和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组织提供独立的、客观的审计意见。内部审计不仅关注财务方面的合规性,更着眼于业务运作、战略目标的达成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旨在帮助组织提高运营效率、防范潜在风险、改进管理决策,从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是一种关键的管理工具,为组织提供了审慎、独立、客观的内部监督机制,促使其不断适应变化的经营环境,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性、经济性和效益性。

三、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薄弱环节

在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一些薄弱环节可能妨碍其有效性和全面性。

(一)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非独立:

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其有效运作的基石。若该部门受到其他部门过多的干预或控制,就可能失去对组织内部活动的客观审查能力。这种非独立性可能导致审计结果受到影响,难以提供真实、客观的内部审计意见。为确保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必须维护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能够独立开展审计活动,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

(二)内部审计内容不全面: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关注组织的方方面面,包括财务运作、风险管理、合规性等多个方面。然而,若审计内容局限于狭窄领域,可能导致对潜在风险和问题的忽视。审计内容不全面可能使得一些关键问题未被发现,从而影响到组织的整体运作。因此,审计部门需要不断拓展审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保覆盖组织各个关键领域,为管理层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的质量。如果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经验和职业操守,就难以对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深入、准确的评估。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的技巧以及独立判断的勇气。为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组织需要投入足够的资源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审计人才,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复杂多样的审计任务。

四、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策略

(一)培养和引进专业审计人员:

在培养和引进专业审计人员方面,组织可着力构建全方位的培训计划,包括定期举办内外部培训课程,涵盖财务管理、风险评估、法规合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培训,不仅提高现有审计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还强调跨学科的学习,以应对财务管理中复杂多变的挑战。

引进有经验的专业审计人员是另一个关键步骤,他们可以为团队注入新鲜的视角和实践经验。这涉及拓宽招聘渠道,可能通过与专业机构、高校合作,或直接吸引来自不同行业的专业人才。多元化团队构成,包括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的成员,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潜在的审计问题,提升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指导体系:

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指导体系是确保审计活动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的关键步骤。首先,组织应明确的审计指导体系包括制定详尽的审计计划、程序和标准。制定审计计划时,需充分考虑组织的战略目标、风险面临的方面以及业务运作的关键环节。确保审计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覆盖组织的全面范围,从而准确捕捉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其次,建立明确的审计程序和标准,确保审计过程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通过明确的审计程序,可以规范审计活动的流程,确保每个审计任务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处理。同时,建立审计标准有助于制定统一的衡量标准,使得审计结果更具可比性和可信度。这包括规范审计报告的撰写格式、审计文件的管理方式等。

此外,内部审计指导体系还需要注重对方法论的建设。明确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理念,包括采用的审计技术、工具和流程,以确保审计活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方法论的建设可以通过不断总结和分享审计经验,引入先进的审计技术,以及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来实现。

最后,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指导体系需要强调持续的监督和改进机制。组织应当建立定期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机制,通过自我评价和对外部审计专业机构的评估,发现和解决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审计活动的水平。同时,建立反馈和学习机制,确保从审计活动中得到的经验教训能够为体系的不断优化提供动力。

(三)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合作: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合作至关重要,首先需要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座谈会或工作坊,促进信息流通,使得审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其他部门的运作和挑战,同时让其他部门了解内部审计的目标和方法。

另一方面,建立专门的协调团队或联络人,负责协调审计活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这有助于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更迅速地获取必要的信息,同时其他部门也能够更加主动地配合审计工作。

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包括面对面的沟通、电子邮件、内部社交平台等。这样有助于消除沟通壁垒,使得信息能够在组织内更自由地流通。此外,建立定期的项目报告机制,将审计进展和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形成持续的沟通闭环。

最后,鼓励建立双向沟通的文化,让内部审计人员和其他部门的员工感受到开诚布公的工作氛围。这意味着不仅要倾听其他部门的需求和反馈,也要积极向其他部门介绍审计的目标和成果,建立相互理解的基础。

(四)进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和提升: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和提升是确保审计活动效果和价值的关键环节。首先,组织应建立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指标,包括审计过程的规范性、审计报告的准确性、提出建议的实施性等方面。这有助于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使得每个审计环节都能够被量化和衡量。

其次,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是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通过组织内部的评估小组,审视审计活动的各个方面,识别潜在问题和改进点。同时,引入外部专业机构进行独立评价,获得更客观的审计质量反馈,有助于发现组织内部审计的盲点和短板。

在评估结果基础上,组织需要建立改进机制。制定明确的改进计划,解决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验证改进效果。这需要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提升审计团队的技能培训、优化审计程序和流程,以及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等方面。

此外,组织还应推动内部审计人员的不断学习和创新。鼓励团队成员参加行业培训、专业研讨会,获取最新的审计理念和技术,以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五、结语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财务活动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监督,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效能和透明度。通过有效实施内部审计,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保障财务资源。总之,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是实现良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淑敏.探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J].中国民商,2023,5(1):130-132.

[2]居喆.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研究[J].财讯,2023,11(1):86-88.

[3]金生红.数字化转型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23,10(2):81-83.

[4]刘亚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2.0,2023(15):95-97.

[5]周凌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外包质量控制策略[J].财富生活,2023(5):100-1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