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在银行单位中的推广与实践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施剑勋

福建海峡银行温州分行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是由五个部门共同制定的,也是五个部门共同制定的一项政策。为了解一些地方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将讨论在银行机构中的绿色金融的推广与实践。


关键词

银行;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实践;推广

正文


一、我国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新探索

在绿色投资中,银行是最主要的一支,也是持续推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银行作为“责任投资”理念的倡导者和绿色信贷标准的实践者,处于绿色金融序列中的“头雁”地位。近几年来,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进行了许多实践和探索,作为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对其社会责任进行了积极的体现。

(一)完善绿色金融战略体系

 

在“十四五”的发展规划中,银行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确立了“走在绿色发展前列”的发展战略。近一年来,《银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建设的意见》等,围绕“双碳”目标和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对我国绿色金融的目标、路线、工作重点、工作举措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碳市场”和“碳金融”的发展规划,发布了《关于完善碳市场金融服务业务布局的意见》。

 

(二)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

 

对绿色投资和融资要有清晰的方向。银行对各行业的信贷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到目前为止,已经对16个行业、50个行业进行了分类,以“绿色”为核心,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加强对各行业的扶持和控制,把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作为可进入的行业,把企业的技术、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作为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和项目的筛选标准。在清晰的政策导向下,绿色金融的规模继续领先于其他行业。根据银保监会的统计数据,在2021年,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超过了2.4万亿元,保持了行业第一的地位;在这一年内,它又在六个国家发行了总计一百三十点六亿美元的海外绿色债券,并荣获包括香港《财资》杂志最好的银行和类似国家的绿色债券等11个国际大奖。

 

积极响应企业多元化的环境金融需求。整合各业务部门、各板块的产品体系,建立起能迅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矩阵。在基金方面,目前已有工银新材料新能源、工银生态环保、工银新能源汽车三大基金,截至2021年末,基金规模已突破200亿元,为相关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理财上,开创了业内首个以“绿色金融”命名的专题产品,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绿色低碳发展。在碳金融领域,在绿色金融试验区内,对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融资产品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这能把生态资源高效地转换成经济效益,为当地产业的低碳转型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实现绿色金融业务的稳健经营

 

建立环境和气候风险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环境和气候风险的管理,构建“三道防线”:一是把企业的经营活动作为企业的第一道防线,严格执行企业的“绿色金融”的准入要求;二是由风险管理部负责对环境风险的现状及变化进行独立的监测;内控和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的“三道防线”,是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的主体。

通过对其进行环境、气候等方面的压力测试,对其进行预测。银行已经建立了一个涵盖了政策、灾害和价格三个方面的研究模型和压力测试体系,并且在世界领先的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转型风险、实体风险的传导路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的定量和传导机理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工银亚洲,作为中国工银在香港的独资银行,不但成为香港第一个递交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报告的银行,而且也是第一个在中国银行完成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的分行。工银亚洲在压力测试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对整个集团全面推行压力测试工作,促进压力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切实承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绿色发展责任

继续对绿色金融进行前瞻研究。工商银行对对绿色金融的研究给予高度关注,并积极推动其发展,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研究支撑决策和服务业务发展的良好机制,并构建了一个以研究为主体,以科研为主体,协同发展的绿色金融研究体系。在“一带一路”首脑会议的第二次官方公布《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中,《“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已经被列入其中,最新一期的《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已于2021年“四届进博会”成功推出。在此基础上,研发“一带一路”建设工程环境风险评估工具(CERAT),实现建设工程、交通工程、工业工程、电力工程等四大工程以及其碳排放、污染物、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四大工程风险的测度。

 

(一)加大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从2007年开始,银行就一直在不断地提供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8月,世行首次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为主题的 ESG报告发表。根据 TCFD (TCFD)的建议,根据《负责任银行原则》,编制并发布了《绿色金融专题(TCFD)报告》,并据此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本课题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率先在中英环境信息披露方面进行合作,并在中国央行的指导下,率先完成《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的编制,进而形成一套具有一定规范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国际标准体系。 

(二)传递中国之声,促进国际环保合作。银行已积极参与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使中国的声音在世界舞台上传播开来。在2021年主办的“全球系统性重要性金融机构大会”上,倡导并推动了《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的发布,这是国内第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可持续金融”倡议,为今后金融机构开展气候友好、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借鉴。

 

三、绿色金融发展的新形势

目前,经济发展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党中央以大局为重,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绿色产业的恢复和加速,对新的市场机会进行了规划,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疫后复苏带来绿色发展新机遇

在短时间之内,疫情对绿色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阻碍。但是,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困境,中长期而言,世界上绿色、低碳发展的总体格局与趋势并未改变,对绿色复苏的追求已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

一是对碳中和的国家增多。《格拉斯哥气候公约》(Glasgo Commission of Glasgo)于2021年在全球范围内举行,在削减燃煤、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等方面,已经有了更为明确的减排目标。二是“绿色恢复”项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中美在2021年11月共同发表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声明,并在能源减排、沼气减排等方面,提出了全球变暖减排的目标。在2022年7月,欧洲联盟发布了名为“Fit for 55”的规划,其中包括能源,工业,运输,建筑等12个方面。三是“碳中性”已成为推动国际投资的主要力量。按照 IEA (IEA)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碳中和投资规模将从现在的2万亿美元提升到5万亿美元,为绿色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我们已经迈入了新的高质量发展时期,我们更迫切地要求解决当前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制约的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升级;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要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必须积极承担起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为建立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在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将绿色金融推向深入,从而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贡献更多的力量。一是支持“发展”与“减排”的均衡,通过“精准”的金融服务,实现“安全”的“减碳”。二是要加强全局与局部的协调,使绿色资源能够更好地在地区与行业间分配。三是促进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结合,制定稳定、有序的发展指标,以合理的速度、强度来控制减排的步伐。四是推动政府与市场相融合,构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绿色金融”桥梁。

四、绿色发展面临全球能源危机的挑战

 

国际能源价格飞涨,引发了全球性通货膨胀,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在今年六月上升了9.1%,达到了41年来的最高水平,而欧元区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则达到了创纪录的8.6%。通货膨胀已经迫使美国及欧洲的中央银行提高利率,并加速了紧缩的步伐,这对在疫情之后的恢复过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能源政策都会对维持能源安全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发展新能源与淘汰传统能源之间,每个国家都要寻找到一个更稳定的平衡。

(一)为推进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今后的日子里,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应当围绕着服务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目标,保持自己的定力,敢于探索,积极创新,坚守底线,为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坚定绿色金融发展方向

 

深刻的变化需要更强的信心,只有对“双碳”目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走得更远。一是制定明确的计划,探讨并逐渐细化发展绿色金融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稳妥、有序地降低碳排放提供指导。二是建立协调推进的架构系统,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一个上下同心、上下同心的绿色金融架构系统,以达到有效整合和最优配置内外资源的目的。三是要不断培育“低碳”的公司文化。用多种形式来传播绿色观念,促进员工养成绿色低碳的办公习惯,将绿色元素更好地融入到各项业务的制度和流程之中。

2.积极把握绿色金融发展机遇

一是满足新的需要。要把服务于实体经济作为重点,通过市场手段,对绿色工业的发展、传统工业的改造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投资;在风险防范上,要主动提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风险对策。二是对新市场进行赋能。为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提供服务,把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相结合,用金融的力量支持美丽乡村的建设,绿色农业的发展,低碳的惠民。做好碳交易和结算服务,支持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增加了碳贸易的活跃度,流动性,以及碳贸易的价格;发展“绿色零售”,引导“绿色生活”的潮流,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三是在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强化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的绿色发展能力。特别要创新和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简化业务流程,降低准入门槛,提升产品体验,通过绿色产品创新,稳定链、延链、补链、强链。 

3.踏准绿色金融推进节奏

一是要处理好减排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强化大局观,尊重市场规律,在“先立后废”中为低碳转型服务。不允许“一窝蜂”地向低碳项目投资,也不允许“一刀切”地对碳排放高的项目进行贷款。二是对碳排放高的行业进行融资,促进其向低碳转型;积极发展转型金融,加大对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交通、低碳建筑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向低碳领域转型。三是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和化解风险的内驱力,是企业“立”的内驱力,是“破”的外驱力。支持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在碳捕集、碳封存、氢能、绿色生物技术、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突破性技术创新,这是发展绿色金融的题中之义。 

4.加快绿色金融开放步伐

我们将与世界各国同行一起,继续坚持《巴黎协定》所取得的成果,为实现联合国2030 SDG的目标作出贡献,并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展进一步的国际合作。一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绿色、责任型的投融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绿色金融合作,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低碳转型、减贫、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作用,为绿色标准的协调、气候信息的共享和环境风险的防控等方面提供中国的智慧,拓展绿色资本的跨境流动渠道。三是通过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合作平台,促进绿色金融领域的务实合作和科研交流,帮助世界金融机构在绿色发展领域形成产业共识。

 

参考文献:

[1]冯彦明,张瑞超.国际大型银行绿色金融的实践与启示[J].银行家杂志,2022.

[2]张峁.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建议[J].金融时报.2022(07).

[3]方智勇.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创新实践与相关政策建议[J].金融监管

研究,2022,(6):57-72.

[4]高清霞,吴青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1,(1):18-20.

[5]王刚,贺章获,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

环境保护,2022,(2):18-21.

[6]于岩熙,浅谈绿色金融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J].对外经贸,2021.

(1):107-108.

[7]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商业银行构建绿色金融战略体系

研究门[J].金融论坛.2020(01):3-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