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秦萍、魏亚秋、林若曦、乔青莹、王晓骏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市 300000

摘要

随着生成式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就业岗位减少,技能需求发生显著变迁,导致大学生的就业计划被打乱。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焦虑情绪。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文从个人、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个人层面,大学生应积极调整心态,提升自身技能,以适应新的就业市场;高校层面,应优化专业设置,开展创新教育,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层面,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行业合作与信息共享,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这些措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缓解就业焦虑,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生成式AI 大学生 就业焦虑

正文

 

一、引言

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生产效率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人工智能就业替代风险的担忧。这种技术的普及减少了许多重复性强、程式化的工作岗位,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能力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劳动力结构。这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就业挑战。生成式AI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就业格局,也促使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技能要求发生显著变迁。大学生如何适应并应对这一新的就业环境,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提问和座谈访问等方式发现,当前许多大学生因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所引发的就业焦虑有就业岗位减少、技能需求变迁以及就业计划改变等多重因素本文旨在个维度探讨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焦虑情绪的有效途径,多措并举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更好地助力大学生就业。

二、成因分析

(一)就业岗位减少

传统行业中许多重复性、机械性工作正被生成式AI取代,导致一些大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变得更加不确定。这项先进技术能够在文案撰写、文本润色、拼写纠正和改进等方面胜任。生成式AI以其独特的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正在逐渐取代传统职位。Forrester830日发布的关于生成式AI对就业的影响报告中估计,到2030年,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合计将取代4.9%的工作岗位,其中30%的工作岗位流失,即约240万个工作岗位,主要是由于生成式AI造成的。部分应届毕业生表示担心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被生成式AI的发展所影响的同时,也害怕出现自己的对口工作会被这项技术取代,造成本专业就业岗位减少这一现象。这也导致他们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产生失落感,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二)技能需求变迁

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导致部分岗位对其职业技能的需求发生变迁,而传统专业技能相对减值。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感到因为缺乏跨领域技能而处于竞争劣势,从而加剧了就业焦虑。约瑟夫·熊彼特曾提出了“创造性破坏效应”的观点,即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会在一些工作岗位消失的同时创造新的工种。例如,汽车的出现导致马车夫失业,但同时也创造了汽车制造和销售相关的新就业岗位。电脑的出现让打字工作者消失,但同时也产生了软件工程师、网站设计师、游戏开发者等新工种。生成式AI的出现也具有这种“创造性破坏”效应。生成式AI需要人类先告知“人类会怎么做”,因此需要大量的数据标注师来采集、标注现实世界的数据,并将其转换成代码来“喂养”AI,使其能像人类一样理解文字、声音、图片等。此外,图像识别、算法研究和深度学习等领域的专家需求也将增加,如数据分析师、AI训练师、AI技术顾问、AI产品经理和AI技术总监等。由此可见,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大学生应在就业前期做好准备,包括把握当前的就业局势、了解多领域知识、掌握多方面技能,对自我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无法适应就业环境,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三)就业计划改变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导致的就业岗位紧缩、技能需求更为多样化等问题使部分大学生原始的就业计划被打乱。在传统的职业规划中,大学生通常会通过学习和实习来积累知识和经验,以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然而,如今AI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职位的技能需求发生了快速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就业前景感到担忧。他们开始质疑自己是否具备了适应新技能需求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应对AI带来的变革,因此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之中,不知所措,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三、对策建议

(一)个人层面:积极应对就业问题

首先,大学生应充分关注个人的发展需求,立足于个人的未来发展目标,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技能与经验,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规划,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成式AI的关系,准确把握自己的优势,才能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其次,大学生应持续学习和进步。在AI时代,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大学生应保持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敏锐感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自学新知识或参与实际项目等方式,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丰富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学生应坚信自己拥有独特的价值和能力,积极面对时代发出的挑战,不断发掘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大学生应评估意向岗位与自身条件之间的现实差距,了解差距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缩短差距。

 

(二)高校层面:调整培养策略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需积极调整培养策略,在充分调研社会人才需求与市场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适当减少或取消市场人才饱和、就业前景较窄的专业。对符合社会发展新趋势、新需求的前沿专业,高校可新增相应的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教育培养方面,高校应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和发展空间。此外,高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学生缓解就业焦虑和压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政府需制定更加完善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提供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措施,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其次,针对AI等新技术的发展,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培训和投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政府应加强行业合作与信息共享,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提前规划职业道路。最后,政府需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信息的实时共享和精准匹配,降低大学生的求职成本,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走入就业市场。

综上所述,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我们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它带来的变革不容忽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解决其因生成式AI发展所带来的就业焦虑问题刻不容缓。我们需要从个人、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克服生成式AI带来的就业挑战,为大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文瑶. 多措并举,化解大学生就业焦虑[J]. 人力资源, 2023, (24): 116-117.

[2] 吴冰蓝, 周丽萍, 岳昌君.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就业替代:基于高校大学生能力供求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 2023, 43 (19): 40-48.

[3] 石玲.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焦虑及干预研究[J]. 四川劳动保障, 2023, (03): 70-71.

[4] 黄怡璇.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 秦智, 2023, (08): 89-92.

[5]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2017-07-20/2019-06-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