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播学视域下的科技编辑人才培养创新路径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科技编辑;出版;传播学;创新
正文
传播学作为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探究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其对于研究整个社会行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下面,我将基于传播学视域下的重要理论,剖析科技编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科技出版业主力军的蓬勃发展献策。
一、科技出版媒介组织
科技出版媒介无疑是科技读物,从大的方面来看,包括科技期刊和科技类图书、科技音像产品三大类。科技读物展现了国家各行各业的重要科技成果,是大众读者、专业读者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识的重要媒介。而科技编辑作为科技读物的生产核心人物,担负着科学技术传播的使命。他们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拥有前沿的科技知识,创新固有的工作模式,掌握全面的出版法规,等等。
(一)“把关人”理论
1.何为“把关人”理论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把关人”理论,即:在群体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流通是在一个有隐形门的渠道里,而这个隐形门的守护者也就是把关人;只有符合社会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其中,“把关”就是传播过程中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的行为,相当于科技出版工作流程。“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相当于编辑。新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融入,传统出版中需要把关、不得不把关的信息越来越多,网络出版渠道中也存在延迟把关和软把关的操作倾向。
2.科技编辑如何更好地“把关”
科技编辑虽然具备充足的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但是科学不断细分,其对于所编辑出版的各类科技知识并不一定精通,而科技读物相较一般读物更有较高的专业壁垒,这就要求科技编辑人员:第一,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触类旁通,了解各领域最新科技知识;第二,与社会各个领域的专家建立广泛且持久的联系,便于自己吸收成长,也可以帮助自己在审稿中把好关;第三,科技读物的读者群相对有特征,经常设定读者沟通渠道,互动中收集数据、判定方向等,对未来的科技出版工作保驾护航。
(二)可信度理论
1.何为可信度理论
可信度是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卡尔·霍夫兰提出,说明了信源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顾名思义,高可信度的信源可以带来更大更好的说服效果,而低可信度的信源则可能反向影响传播效果。所以,这要求媒介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组织的可信度等同于出版产品的可信度,将直接反馈给读者,并影响读者对于出版产品的选择。
2.科技编辑如何提高可信度
随着科技出版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如《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编辑一定要及时掌握、全面了解。尤其是科技编辑,对于数据的使用一定要更加严格和精确,做好科技传播的守门人。由此,科技读物在大众读者、专业读者心中的可信度才会增强。
二、科技出版受众
受众,即大众接受者,顾名思义,是一切指定行为的接受者。相比较实施者,这似乎是被动的一方。在出版业中,受众即读者,是阅读出版物的一方。在最初的出版行业,读者几乎是完全被动的。图书、刊物、音像制品等出版后,读者可以任意选择,但是几乎不存在反馈渠道。
分众与大众有着本质的区别,分众是指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其对出版传播有不同的需求和反应,在读物接触、选择购买、理解认知上有自主性和能动性。
现在的出版业,越来越了解细分读者群体,那么对于科技编辑,更是如此。科技出版有着各自不同的细分读者群体,某些行业类科技读物,单是书名、刊物名,就能让专业对口的读者直接拿下,也能让专业不对口的读者直接略过。
三、对科技编辑的培养思考
(一)科技编辑人才体制改革
1.创办各类科技编辑学会、继续教育学院,建立针对科技编辑的培训、学习、交流、展示平台,使科技编辑从日常工作中时常抽出身来,进入“活水”中自由游动。
2.优化科技编辑人才引进机制,拓展引进渠道,使科技编辑人才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以合理发挥各自才干。
3.健全科技编辑人才激励政策,通过政府、学会等组织各类比赛平台及活动,激励编辑人员迸发活力,奋勇创新。
(二)科技出版机构
1.形成良性的企业竞争机制,优化晋升通道,使科技编辑人才劳有所用、劳有所得,最终才能让科技出版机构走入发展快车道。
2.制定人才激励制度
薪酬制度是有效实施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出版机构应基于不同的科技读物、各类奖项已知获得情况,设定不同等级的激励办法,健全薪酬体系。综合考虑编辑的全方面的工作,兼顾各个年龄层的编辑,使社内科技编辑人才步入良性循环成长的道路。激励新人,促使他们延续迸发工作热情,持续产生内生动力,尽快成长壮大;激励老人,使他们在核心骨干的道路上更加学会创新思考、开拓实战,为出版添加熊熊焰火。
3.营造活跃的文化氛围,开展“学赶超”比拼
社内定期收集行业专业资料供科技编辑学习,定期组织各类比赛,如选题策划大赛、编辑技能大赛、编辑创新大赛、数字出版展示赛等,对其中的佼佼者实施奖励。
定期抽查审读记录表,对于编校质量高的出版物的对应编辑,合理奖励;对于不过关的出版物的对应编辑,着重培养,以尽快提升其编校水平。
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团队内形成良性的竞争,分层帮扶,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所有编辑的能力。
(三)科技编辑自身
1.过硬的个人业务能力
注重调查探究、优化选题论证。选题是出版工作的龙头,寻找前沿专业创新的科技类选题,无疑是出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
紧抓作者资源,基础是提升个人实力。科技读物的作者往往是各个科技领域的专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将涉及许多专业性极强的知识。编辑可以不都擅长,但是一定要对选题的所有内容都非常了解,对出版流程规划得非常清晰。
掌握多学科知识。好的编辑可以不是某领域的专家,但一定是杂家。对于科学技术的细分类别,科技编辑要做到触类旁通、学有所及,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地朝着博闻强记的方向发展。如此,在与作者沟通的时候,才能有所言、有所感、有所助。
2.新媒体技术的运用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编辑人员冲浪学习成为常态,也促生了数字出版的发展。科技读物的编辑工作中一定越来越多地涉及数字技术。学会运用新媒体技术,在出版物中融入数字科技,成为重要课题。
3.编发一体,编发联动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产品,有效营销才能实现其所有价值。现如今出版业,营销已是出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从选题策划、编校审定、装帧设计到最终出版,各个环节都要编发联动,形成合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习近平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广大科技编辑要响应号召,成为科技文化产业中的中坚力量,助力科技教育,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邓丽莉,刘媛媛.“鲶鱼效应”在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8):224—226.
[2]王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素质图书编辑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3(2):75—77.
[3]卢先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与路径——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例[J].科技与出版,2023(6):2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