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管控对策
正文
一、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发展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新能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业规模日益壮大。然而,新能源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特点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新能源企业普遍面临着技术研发投入大、项目建设周期长、市场不稳定等风险因素,这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摆在新能源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分析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入手,剖析目前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新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源于企业在融资、投资、资金管理等经营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新能源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前期资本投入,而项目成果转换为现金流的时间跨度较长,这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技术创新速度快、市场认可度低,项目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新能源企业大量依赖国家政策支持,政策变化可能对其造成较大冲击。这些因素加大了新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财务风险防控不力,将严重影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过高的负债率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投资失误可能造成重大资产损失。这些都会阻碍新能源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是新能源企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有其内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自身的高投入高风险特征
新能源企业项目投入巨大,建设周期长达3—5年或更久。如东北电建的内蒙古锡林浩特100兆瓦级风电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5亿元,建设周期达4年之久。同时,新能源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快,市场接受程度不高,经济效益存在不确定性。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新能源企业的负债率普遍比较高,如2018年主要风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在70%以上。这导致新能源企业需要承受较长时间的投资回收期和较高的风险。
(二)投资决策存在盲目性,增加风险
部分新能源企业在项目投资决策上存在盲目“追热点”的问题。根据统计,近年来超过15%的新能源企业投资项目属于“快钱”类项目,评估分析不充分就匆忙投资。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战略规划不足,投资管理不规范所致。这些问题导致部分投资项目效益较差,甚至亏损严重。如某新能源企业匆忙投资了山东某光伏电站项目,由于前期调研不足,该项目运营后销售收入长期低迷,投资损失超过了项目总投资的20%。这种盲目投资显著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三)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
新能源企业大量依赖政府政策支持,但政策环境变化莫测,电价的调整也带来市场变数。比如2018年光伏电站补贴减少导致多家企业利润下滑超过50%。近年来,产业政策变化频繁,北上广深等地相继出台限电政策,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形成了较大冲击。此外,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电力交易价格更加市场化,也增加了电价波动的不确定性。这些外部因素使企业面临较大的政策与市场风险。
(四)融资结构单一,负债率过高
目前我国新能源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非常有限,绝大部分企业难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融资。据统计,90%以上的新能源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这不仅使企业承担了过高的财务费用支出,也增加了违约风险。同时,单一的融资结构降低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一旦宏观政策收紧,企业就面临较大的偿债风险。
(五)现金流管理薄弱,资金风险较高
部分新能源企业在现金流管理方面存在明显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一是账期管理不规范,应收账款账期过长;二是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大;三是销售条件过于宽松,存在客户赊销过多的问题。这些现金流管理问题,使企业资金周转效率降低,也增加了因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发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找出风险成因,并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四、加强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
新能源企业要有效防控财务风险,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并采取系统、全面的应对措施。
(一)丰富融资渠道,优化负债结构
新能源企业应积极拓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渠道,丰富融资工具,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一方面,可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目前新股发行与新债发行对新能源企业仍有一定门槛,但企业应积极运用科创板、绿色金融等政策红利,争取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另一方面,还应扩大间接融资规模,如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质押贷款、信托计划等,以分散融资风险。同时,企业要合理控制负债规模,防止过度融资。可建立负债率预警机制,把负债控制在一个适度范围内,确保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完善投资决策机制,防范投资风险
新能源企业应建立系统、规范的投资决策机制,防止盲目投资。首先,应加强项目前期调研与论证。充分调研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路线,进行市场和竞争对手分析,明确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风险性。其次,应建立投资可行性研究评审机制,进行多方案比选分析,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再次,应完善投资方案评审审批流程,重大投资项目应提交董事会审议。最后,要强化项目后期监控,建立投资效果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三)建立预警机制,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新能源企业应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整体风险管理工作。一是建立信息化的风险预警系统,识别各类风险信号。二是建立规范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关键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明确风险等级。三是制定系统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四是建立闭环的风险管理流程,将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有机结合,实现全过程风险管理。
(四)提升资金管理效率,控制现金流风险
新能源企业应建立资金监测和预警机制,监控资金流量、账期等情况,及时发现资金链不畅等隐患。应加强账期管理,确保应收账款按期收回。可建立应收账款风险预警系统,对重点客户实施信用管理。同时应定期核查资金使用效果,找出资金使用价值较低的环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此外,还应采用票据结算、保理业务等方式提高资金流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
(五)健全内部控制,强化风险合规性管理
新能源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内控体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的分离机制,形成权力制衡。要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开展定期和专项审计,及时发现内控缺陷。此外,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合规管理制度,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合规性审查,强化过程控制,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在上述措施的共同推进下,新能源企业就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有效化解各种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语
新能源企业普遍存在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这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考验。本文提出的管控对策旨在帮助新能源企业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升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实践中,新能源企业还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不断优化和创新风险管理机制,使各项管控对策能落到实处,切实防范各种财务风险,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明洋.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08):153-155.
[2]黄荣鑫.我国新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控[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1):112-114.
[3]李玉香.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现状及应对策略[J].会计师,2022,(06):3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