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财政运行的体制环境与进一步改革的思考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刘东

浏阳市财政局 湖南长沙市浏阳市 410300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县乡财政运行的体制环境,分析了当前存在的财政收支矛盾、财税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县乡财政的有效运作和公共服务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思考,包括调整税收分配、加强预算管理透明度、完善财政监督机制等建议,旨在优化县乡财政体制,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的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县乡财政;财政运行;体制环境;改革

正文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县乡财政运行体制作为支撑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的改革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县乡财政不仅是地方政府履行职责、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经济保障,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现行的县乡财政运行体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严重制约了县乡财政的有效运行,进而影响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一、县乡财政运行的体制环境分析

1.1县乡财政体制的历史演变

县乡财政体制的演变与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紧密相连。初期,县乡财政高度集中,虽确保了资源统一调配,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镇政府的自主性,随着市场经济建立这种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推动了财政体制的分权化,使乡镇政府获得更多财政自主权,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税收竞争和收支不平衡等问题。21世纪初,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取消对乡镇财政带来新挑战,体制的进一步调整,增加了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如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县乡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对县乡财政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灵活地运用财政政策,来支持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1]

1.2当前县乡财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县乡财政体制在现行框架下体现了较为复杂的分权特征这不仅涉及到财政收入的分配,更关乎到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的界定。在财政收入方面,县乡财政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合理划分税收和非税收入,同时协调好与上级财政的关系,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和持续增长。而在财政支出方面,县乡财政承担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社会保障支出等多重任务,这些支出责任的划分与执行既要求县乡财政有足够的自主性,也要能够在复杂的分权结构中找到平衡点,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县乡财政自身收入有限,而支出责任又相对繁重,因此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成为了县乡财政的重要补充。这种依赖性不仅体现在资金量上,更体现在政策导向上上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可以对县乡财政进行引导和调控,进而影响其支出结构和政策重点。然而,这种依赖性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转移支付的不稳定、不及时等都可能对县乡财政的稳定运行造成冲击。

二、县乡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是当前县乡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矛盾的成因多方面。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县乡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加,财政收入的增长往往难以跟上支出的增长速度。二是县乡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税收来源比较有限,同时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稳定性不强。三是部分县乡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可能会采取一些减税降费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财政收支的矛盾。这种矛盾如果长期存在,将会对县乡政府的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造成严重影响。

2.2财税体制不完善

财税体制的不完善的根源在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滞后以及地方与中央之间财税关系的复杂性。一方面,现行的财税体制中,一些税种的设计和征收方式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税收征管的效率低下,税收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地方与中央在财税收入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博弈,县乡政府往往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而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又未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完善财税体制是缓解县乡财政压力的关键所在。

2.3预算管理不规范

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然而,预算管理不规范、缺乏透明度的问题是较为常见的,部分县乡政府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预算外收支、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也降低了预算的约束力和公信力。同时,由于信息公开不足,公众对县乡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了解有限,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2]

2.4财政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当前阶段,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财政监督制度,但实际操作中的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手段缺乏多样性,导致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另外,县乡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对财政资金的自由裁量权,由于缺乏严格监督,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风险增加。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县乡财政的透明度和效率,进而威胁到财政资金的安全与规范使用。

三、县乡财政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3.1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众对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县乡政府作为基层政府,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它的财政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深化县乡财政改革可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从而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2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县乡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改革可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此外,改革还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3]

3.3优化财税体制,增强地方财政自主性的需要

在现行的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财政自主性,难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改革可以进一步优化财税体制,中央与地方的财税权责进行明确,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财政自主权有助于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财政政策,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增强地方财政自主性还可以地方政府的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四、县乡财政进一步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4.1完善财税体制

在当前的税收分配体系中,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乡财政的收入规模。为了进一步提升县乡财政的独立性和财力,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提高地方在税收分配中的比重。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科学调整增值税、所得税等共享税种的地方与中央分成比例,让地方能够获取更多的财政资源,从而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此外,扩大地方的税收征管和使用权限也至关重要,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地方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应当鼓励地方根据自身独特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结构,灵活设置和调整地方税种。例如,对于资源丰富或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可以适时调整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这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地方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利用状况,更能为县乡财政注入稳定的收入流,从而助力地方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转移支付作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一种重要支持方式,其目的在于平衡地区间财力差异,保障基层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然而,当前的转移支付体系在某些环节仍需改进。为了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对现有的转移支付计算公式进行优化,考虑更多反映地区实际需求的因素,如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需求等,并将其融入到分配机制中,促使资金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县乡区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用。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适当上移中央并强化中央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重点将涉及生产要素全国流动与市场统一的事务,以及跨区域外部性强的事务确定为中央财政事权,减少委托事务,加强中央直接履行的事权和支出责任。省以下财政体制参照上述原则进行明确,合理安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比例,推动财力下沉县乡级财政,促进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成本相匹配原则。此外,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容忽视,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监控体系,实时跟踪资金流向,从而有效防止资金被挪用,确保其真正投入到提升县乡公共服务质量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中。[4]

财税优惠政策在引导和助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县乡层面的产业升级、资本引入以及岗位创造具有显著意义。因此,需要对县乡经济的独特性和需求进行深入剖析,可以设立针对县乡特色产业、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县乡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政策的动态调整也至关重要,可以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定期对现行的财税优惠政策进行全面审视和调整,确保政策始终与经济发展趋势保持同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县乡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增值税和所得税的改革是完善财税体制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增值税作为流转税的一种,它的改革方向可以着眼于促进内需增长和平衡区域间税源分配。一方面,可以考虑将增值税由“生产地原(增值税主要在商品的生产地征收。)“消费地原则”(增值税将更多地基于商品的最终消费地来征收)转变(?没理解这个点,我觉得是消费税的改革方向吧,增值税征税环节是全流程,只要流转就征税)这句话意思是调整税收的归属和分配方式,有助于减少地区间的税收竞争,同时促进消费,这是因为消费地征税能更直接地反映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地区经济活力。另一方面,增值税税率的优化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可以减轻企业税负,刺激经济活动,进而促进税收的可持续增长。以浏阳市为例,2024年一季度工业税收同比增长12.88%,显示出工业经济的稳健增长,增值税改革有望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促进税收持续增长。健全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所得税改革要着重关注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完善。对于个人所得税,改革方向应是逐步扩大综合征税范围,将更多种类的收入纳入税基,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个人的实际税负能力。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需要重点考虑对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实施更大力度的税收优惠。根据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方案,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财政,从而有效激励县乡区域内的创新和创业活力,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4.2规范预算管理,提高透明度

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审批流程是规范预算管理的基石。具体来说,预算编制必须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透明性的原则,每一笔财政资金的分配都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查。在这个过程中,县乡政府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进行明确从而有效确保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预算审批流程也应当规范化,避免出现审批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可以有效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在县乡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任何对预算项目和资金规模的随意调整都应被严格禁止,充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了加强透明度和公众监督,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备的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县乡政府需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提交报告,并适时向公众披露预算执行情况,从而接受社会各界的审查与监督。同时,内部审计和财务检查在预算执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加强这些环节可以促使财政资金按照既定规定合规使用,并保证账务记录的准确无误。

县乡政府必须致力于推进预算信息的全面公开,这涵盖了预算编制的根据、流程、结果以及预算实际执行状况等多个层面,这不仅能让公众对县乡政府的财政收支和资金使用有更为明确的认知,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工作的透明度,更能鼓励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为此,县乡政府需要构建一个健全的信息公开体系,制定详细的信息公开规范,设立专门的信息发布平台,确保所发布的信息是最新、最准确、最全面的。[5]

4.3强化财政监督机制

县乡财政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对财政收支、预算执行、资金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定期审计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违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于其他部门,成员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进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要基于严格的审计程序和标准,并且需要审计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限,从制度层面保障内部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

强化外部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来自于上级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以及社会公众。具体来说,上级财政部门制定详细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计划,定期对县乡财政进行全面、深入的核查,充分确保各项财政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同时,审计机关按照既定周期对县乡财政进行审计,全面评估其管理效能,精准识别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此外,为了提升社会公众的监督参与度,县乡政府可以通过多渠道公开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流向提高公众对财政监督的认识和能力。这种多元化的外部监督体系,可以推动县乡财政在规范、透明、高效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对于在财政管理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为此,应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和责任界限进行细化与明确,一旦发生违规行为立即启动责任追究程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查处。另外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经济处罚、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等多种手段,形成有效的威慑力,防止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充分维护财政纪律的严肃性。

4.4推动县乡财政数字化转型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财政管理,必须构建一个完善的基础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不仅要收录农业、农村及农户的各项基础数据,还要囊括财政供养人员的详细信息,包括他们的薪酬待遇、工作职责以及绩效评估等。同时,惠农补贴的发放记录、补贴对象、补贴金额等基础数据也不容忽视,这些数据的整合将有助于深入掌握乡镇财政的全貌。此外,推进基本支出标准体系的建设也刻不容缓,通过实施定员定额的管理能够更加合理、科学地分配财政支出,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对于有条件的县市来说,更应当勇于探索,实施更为精细、高效的管理手段,力求实现财政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优化配置。[6]

基于数据库的建设,数字化财政管理平台是实现县乡财政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这一平台应集成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项目立项、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绩效管理、预、决算评审、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和监督预警等多个模块,由于财政资金都是以项目为依托进行拨付,实现财政数据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和高效分析显得尤其重要。借助省厅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回流数据,将财政与相关部门各环节数据整合,解决对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问题,侧重于解决项目管理和业务数据联通,实现一网查询财政业务,网上办理项目资金到位和资金申请,避免单位重复提交资料,提高单位和财政的工作效率。在数字化财政管理平台的应用下,能够为县乡财政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同时对规范财政业务和数据分析起到桥梁作用,推动财政工作向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县乡财政体制历经演变,呈现出特有的属性。然而,财政收支的矛盾、财税体制的不完善、预算管理的不规范以及财政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均成为制约县乡财政健康发展的瓶颈。正因如此,县乡财政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愈发凸显,需要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规范预算管理,加强财政监督,并积极推动县乡财政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县乡财政的深层次改革,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同,徐溶壑,周佳音.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逻辑、现状与改革方向[J].地方财政研究,2019,(11):4-14.

[2]王家永,赵心宇,史晓芳.县乡财政保障运行研究——以大连市为例[C]//中国财政学会.中国财政学会2019年年会暨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集(第三册).大连市财政学会;,2019:22.

[3]程晓明.铁岭市乡镇财政运行与管理体制改革[J].地方财政研究,2019,(06):93-97.

[4]张永森.中国县级财政体制及其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8.

[5]王秀文.中国县级政府财政能力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6]湖南省财政厅课题组,郭秀宏,张燮.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情况调研报告[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3,(08):34-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