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民谣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为例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张春梅

阳谷县寿张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252316

摘要

新时期背景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强。黄河民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其可以充分体现当地的民族习俗。因此,本文以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为例,分析如何加强对黄河民谣的保护,同时采取相关措施实现对此类文化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

黄河民谣;保护措施;传承方法

正文


引言

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作为黄河民谣的一种,其是把人类劳动和自然进行有效结合生成的民俗文化,其具备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而在新时期下其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宣传,以便呼吁更多民众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去,实现对黄河文化的有效传承。

1浅析阳谷寿张黄河夯号的来源

黄河民谣是由基层民众发挥集体力量创作出的一种口头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衍生出不同的历史文化,人民群众可以通过民谣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反映出某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和人文习俗等。劳动人民在古代参与治理黄河水患的过程中,通过喊唱劳动夯号,确保大家保持统一步调,鼓舞士气,继而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的民众成立了打夯队,积极组织相关的比赛活动,比如喊唱黄河夯号等,提高民众在筑堤活动中的工作积极性。其中寿张打夯队作为当时的代表队伍,其夯号喊唱效果十分显著,且打夯效果比较突出。阳谷寿张黄河夯号喊唱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民间传闻、历史人物传记、传统戏曲等,部分打夯人即兴编写夯号内容,喊唱的调子和节奏各不同相同,夯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把阳谷县寿张镇命名为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把黄河夯号作为申报项目。打夯是有要求的,要确保“夯花”的平整性。打夯号对于个人的体力具有高要求,且会对打夯人的意志力提出了一定考验。打夯人要把夯拉稳,且通过反复操作把土壤夯实。打夯人通常是一边劳动,一边喊夯号,促使工人们可以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构成民间交响音乐。

2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传承的发展状况

新时期下,黄河边的打夯号已经成为了历史,而寿张黄河夯号文化缺少了传承人,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挖掘,将会导致黄河夯号面临失传的风险。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的保护工作,以便为黄河夯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基础保障。寿张镇综合文化站联合阳谷县文化馆对黄河夯号进行保护性挖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老人对于黄河夯号十分熟练,因此组建了相关的表演队伍,以便实现对阳谷寿张黄河夯号的有效宣传,同时根据以往的夯号内容,对其进行重新编排,确保其可以满足新时期的民众需求。阳谷寿张夯号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到广大人群民众的喜爱,2009年,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人选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张镇综合文化站联合阳谷县文化馆对“阳谷寿张黄河夯号”进行创新,以便扩大传承队伍,促使人民群众可以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夯号的风采

为了推动阳谷寿张黄河夯号的传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传承人年龄断层现象,年轻人具备活力和创作力,可以为后续的文化传承提供动力,因此需要吸引青年群体参与到夯号的关注度。目前对于黄河夯号的传承工作停留在宣传阶段,其传承方式比较淡,且传承人普遍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演出和宣传,尚未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基础。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作为黄河民谣的一种,其传播方式单一。且随着传承人年龄的不断增长,需要做好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并对民谣内容进行有效整理,以防民遥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同时要对其开展全方位的保护,促使黄河民谣可以发挥出精神价值,从而激发出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民谣的保护工作尚不完善,需要进行市场化的操作为传统民谣注入更多活力。

3黄河民谣的具体保护和传承策略——以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为例

3.1加强对传承人的管理

首先,需要增加对传承人的培养,确保阳谷寿张黄河民谣等传统艺术得到保护。需要对传承给予高度关注,确保其可以对夯号等内容进行有效宣传,继而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民谣学习中去。发挥老艺人的帮带作用,培养出更多优质的传承人才。通过对民间艺术群体进行充分调查,因为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要保证专业素养可以不断提高,并通过采访,口述等方式搜集相关的民俗文化信息,打夯人以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编写出的曲调,可以深入民众的内心,从而起到激励作用,夯号中体现了劳动人员在黄河堤坝建设中的坚毅品质。通过对黄河夯号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文化精神的内涵。在阳谷寿张黄河夯号的传承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不断补充,促使其可以适应新时期的文化相适应。

3.2加强保护,进行适当创新

在阳谷寿张黄河夯号的传承过程中,需要坚持保护为主,科学利用的原则,通过对其进行不断创新,可以为文化遗传注入活力,促使其根据生命力。其一,把文化创意产业归纳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中,为文化成果的转化指明方向。其二,需要加强培养民众的文化创意意识。其三,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开拓文化创意市场,激励文化创业产业发展。其四,需要积极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为阳谷寿张黄河民谣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3.3拓展传播渠道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阳谷寿张黄河民谣的传承渠道不断丰富,且有助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通过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展示功能,可以对历史文化进行智能展现和永久保持,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利支持。黄河夯号作为一种特色的文化,需要利用数字化的思维理念对加强对文化异常的传承和保护,信息化技术具备高效性、便捷等特点。通过开展互动式的体验可以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充分运用数字手段把阳谷寿张黄河夯号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利用短视频等方式扩大传播范围

3.4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黄河民谣的传承

相关部门需要综合阳谷寿张黄河夯号的特色,综合开展文创工作,有效发挥当地的特色,对黄河文化的精神进行大力弘扬,构建独特性的文化品牌形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灵活利用新媒体技术,凸显出传统文化的精髓,确保黄河民谣文化的精髓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对黄河民谣的文化特质进行有效挖掘,可以发挥出良好的社会效能。因为各地区的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且会形成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黄河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文旅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对黄河民谣进行有效保护。文化旅游带的树立可以加深人们对黄河流域文化的认识,推动黄河文化区域融合。围绕黄河文化带整合特色文旅资源,既凸显地方区域特色,又彰显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在阳谷寿张黄河夯号等文化资源上融合一定的创意对其进行精加工,可以实现有对文化资源的不断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使阳谷寿张黄河文化资源在保留其文化特色的基础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意志力。因此,通过加强对阳谷寿张黄河夯号文化的深入研究,并积极探询新的传承途径,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扩大传承范围,可以有效避免黄河民谣文化的遗失

参考文献:

[1]李昕乐,徐珂鑫,王一.乡村振兴背景下黄河流域文化“赋能”的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4(13):133-136.

[2]陈彦祺,王葆华,李千卉,等.黄河流域民间宗祠保护与文化传承机制的探讨及实证[J].华中建筑,2024,42(04):162-166.

[3]孟宪政.山东黄河硪号调查研究[D].青岛大学,2023.

[4]楚守涛.阳谷寿张黄河夯号(硪号)田野调查[J].黄河之声,2016(06):111.

[5]臧凯旋.文化记忆视域下滨州市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探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1):26-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