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临床防控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郑迎春

安居区农业农村局三家镇畜牧兽医站

摘要

随着养殖业经济发展范围的逐渐扩大,在这种发展环境中,猪副嗜血杆菌病作为传染性疾病,不仅会对动物的健康造成影响,也会直接对产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对此,养殖人员要想降低疾病对畜牧业危害,就要在前期结合病症的实际表现,科学制定控制策略,不断降低对于疾病的影响控制。


关键词

猪;副嗜血杆菌病;临床防控

正文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不仅对养殖业经济发展造成危害,还会直接在社会发展中影响人类健康。在社会中,布鲁氏菌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体液或食用未充分加热处理的动物产品而传播给人类,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发热、头痛等,严重者可损害内脏器官。在猪养殖产业中,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综合应用科学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是有效预防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关键策略,本文也将针对这一疾病的防控进行研究。

1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病原及流行特点

1.1动物宿主

在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传播过程中,猪是其中一个常见的宿主,尤其在养殖密集的环境中,其感染率较高。布鲁氏菌可以在猪的体内存活和繁殖,尤其是在猪群密集且管理不善的情况下,感染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在疾病的传播中,除了猪以外,牛和羊也被确认为布鲁氏菌的潜在宿主。这些动物同样可以通过接触感染或摄入未充分加热处理的感染动物产品而传播给人类。研究显示,宿主动物可能表现出轻微的或无症状的感染,但仍能在排泄物、流产物或乳汁中携带并释放菌体,从而潜在地威胁到人类健康。

1.2传播途径

1.2.1体液、组织或分泌物

布鲁氏菌在感染动物的体内主要存在于体液、组织和分泌物中,如流产物、胎盘、分娩后的排泄物等。在动物流产或分娩时,这些体液和分泌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的布鲁氏菌。人与这些感染体液或组织直接接触时,特别是处理流产物、胎盘或分娩后的排泄物时,可能会通过皮肤破损、伤口或粘膜感染布鲁氏菌。

1.2.2未经充分加热的含菌产品

布鲁氏菌可以通过未充分加热处理的动物产品进入人体,包括生奶和生肉等。未经煮沸或彻底加热的牛奶、羊奶、猪肉等产品可能含有活菌,这些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可能成为布鲁氏菌感染的来源。例如:生奶(尤其是未经巴氏消毒的奶)是布鲁氏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布鲁氏菌能在生奶中存活并繁殖。若奶制品未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如巴氏消毒),则风险更高。

1.2.3空气传播

虽然布鲁氏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食物传播,但在某些情况下,空气中也可能存在细菌颗粒,特别是在动物舍或实验室环境中。尽管较少见,但在高密度养殖环境或实验室中,细菌可能通过空气传播。

1.3职业暴露

1.3.1养殖业人员

养殖业工作者主要负责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照料,他们的工作环境经常与动物接触密切,特别是在猪、牛、羊等动物的日常管理中。这些工作者可能会处理动物的分娩过程、流产物或其他分泌物,这些都是布鲁氏菌的主要携带体。因此,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他们易于通过皮肤破损或黏膜接触而感染布鲁氏菌。

1.3.2兽医

兽医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进行动物的临床检查和治疗,还可能需要处理动物的排泄物、血液样本等,这些都可能携带布鲁氏菌。兽医在处理动物时,尤其是在进行手术或抽取样本时,如果未采取严格的消毒和个人防护措施,可能会面临感染的风险。

2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临床防控

2.1治疗措施

2.1.1个体发病

在猪的养殖中,猪只个体发病期间,有关人员可以使用阿莫西林,在使用期间,剂量控制在5mg/kg,使用肌注,每天1次,连续实施3~5天。或者使用恩诺沙星2.5~5.0mg/kg,肌注,每天1次,连用3~5天。使用氟苯尼考20mg/kg,肌注,早晚各1次,连用3~5天。

这一药物属于磺胺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布鲁氏菌引起的感染。此外可以使用盐酸头孢噻呋0.15mL/kg,肌注,每天实施1次,连用3~5天。头孢噻呋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布鲁氏菌病。在实施个体治疗措施中,有关人员也需要在兽医指导下使用,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剂量,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在治疗时也要注意动物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支持性治疗措施。

2.1.2大群发病

养殖中,针对大群发病现象,饲养人员在实施西药治疗期间可以使用饮水法用药,在药物组合中使用10%氟苯尼考粉剂1kg+盐酸多西环素粉剂1.5g溶于1t水。在养殖中选择让病猪自由饮用,连用3~5天。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均为抗生素,用于治疗布鲁氏菌感染具有显著的优势。除了西药治理,在中药治疗期间,具体可以使用甘草30g,远志40g,杏仁、生地、紫草各45g,黄芩、陈皮、独活、秦艽各50g,金银花、枇杷叶各60g。有关人员将这些药物剂量烘干后研磨成粉末或煎熬成药液,对病猪早晚各1次,连用3~5天。中药治疗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扶正祛邪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缓解症状,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疫情的管理,综合运用西药和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但在使用中药时也需要考虑到每种草药的具体作用和可能的副作用,以及与西药的配合使用情况,降低疾病对于猪群和产业经济的影响。

2.2预防措施

2.2.1避免接触感染产品

首先,要避免食用未经充分加热处理的动物产品,如生牛奶和未煮熟的肉类,这些可能携带猪副嗜血杆菌等致病菌。其次,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确保动物的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同时在养殖期间所有与动物接触的从业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减少与患病动物直接接触时的感染风险。不仅要对动物进行预防检查,从业人员也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及早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的感染,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2.2.2保证兽群健康管理

在猪养殖产业中,养殖场应定期邀请兽医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确保兽群的健康状态和疫情的有效控制。在疫苗接种期间,对于猪副嗜血杆菌等重要病原的疫苗接种应严格按照兽医的建议和要求进行,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在兽群中的传播。

2.2.3教育和培训

在养殖指那个,当地有关部门要向养殖业工作者、兽医等高风险群体提供相关的安全操作培训,包括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动物接触后的卫生处理等,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这些预防措施的全面实施,可以有效减少猪副嗜血杆菌病在人群和动物中的传播,保障养殖人员和动物的健康安全,促进社会以及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猪养殖业发展中,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可以影响多种哺乳动物,包括猪。一旦养殖人员忽视对疾病的预防控制,不仅会直接对猪养殖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也会对社会市场产品质量形成危害。对此,饲养人员要针对前期的疾病临床症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最终降低疾病的危害,促进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灿.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J].畜牧业环境,2024(01):80-82.

[2]江绮芳.猪流感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8):99-100.

[3]王翔.浅谈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与治疗[J].养猪,2023(04):108-110.

[4]李久回.探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控[J].畜牧业环境,2023(13):61-63.

[5]王祥泰.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诊断与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0):88+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