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探讨
摘要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研发费用;研发活动
正文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鼓励发展重要对象,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就意味着企业被标志上了高新属性,且具备较强的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作为企业在市场经营中的“硬实力”一直备受众多企业的青睐。但对于初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来说,企业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是否满足,是否能够成功取得高新证书,往往忽视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未建立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核算体系,而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并不益于企业的发展,即使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不注重证书的维护,不注重财务核心体系的管理与完善势必会在后续核查中埋下隐患。而在已经取得证书的企业当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仍未实际开展研发项目管理,未归集研发费用,未填写研发支出辅助账,未有效区分高新技术收入,甚至存在冒名顶替科技人员的问题存在。而在眼下严查高新技术企业的背景下,这些问题将无处遁行,并且会导致严重后果,如研发费用、科技人员及高新收入不达标、进而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因此,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从业者,我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人员应着重关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从财务视角关注与高新技术企业有关数据构建问题,而实务工作中,很多财务人员比较困惑的是,高新技术企业会计与其他行业会计核算管理方面有什么区别?其实,我认为高新技术企业不论是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亦或是涉税风险控制等都不可脱离高新技术这个专有属性。把握住这个属性,就要抓住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及特色业务。尤其应从会计科目设置、项目管理、报表应用与分析三个角度出发重点体现高新属性,让高新技术企业特色业务贯穿于财务核算的全流程中。[1]
首先我们以最原始、最基础的环节作为切入点设置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属科目,为后续的高新技术企业特色业务核算奠定基础,同时方便高企相关数据的整合取数。
1 不可忽视的高新属性标记—收入成本的核算
大家知道,高新技术收入是衡量企业能否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高新技术服务收入、技术性收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企年报填写、高新技术企业汇算清缴、各地的高企统计报表中都需要填列该数据。大部分的企业在需要填列该指标时会调用收入明细账,筛选得出相应数据。虽然可行,但费时费力。我们何不从收入科目设置入手,考虑高新技术属性,在主营业务收入下设置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或高新技术服务收入,在其他业务收入下设置技术性收入(技术性收入发生频率较低,一般为主营业务,故作为其他业务收入)。此外在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或高新技术服务收入下再根据企业产品种类、型号设置或服务的项目设置明细科目。也就是说在归集收入时,就天然的将高新技术收入与非高新技术收入区分开。有助于企业高新技术收入的统计,为后续的相关数据填写、包括高新技术收入预算等做好准备。但这种方式下,对从事基础核算的财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对于企业的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产品以及高新技术收入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无法准确做出辨别。此外,成本科目设置时也应考虑高新属性,从事制造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在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采取同样的方法设置,标志高新技术属性。从事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可以在劳务成本、合同履约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设置相应的高新技术成本或技术服务成本,以便准确归家高新技术服务的成本,实现与高新技术收入配比的原则。
2 必不可少的高新属性标记—研发费用科目设置
实务中,我见过五花八门的研发费用设置的方式。有的没有使用准确的一级科目,有的没有考虑费用化、资本化问题,有的呢没有按项目核算。其实,研发费用科目设置无非两种方式,要不然直接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要不然就用研发支出,下设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当然如果直接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基本上就不存在资本化的可能性了,相当于企业默认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所以不是说小企业不可以资本化,而是说资本化除了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之外,还要从会计科目设置这里作好区分,做好准备,有资本化意向的企业呢,就要使用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会计科目来核算研发费用了。相反的,如果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别无他法,只能用研发支出科目,当然大家知道,这个科目需要分费用化、资本化。但并不意味企业必须资本化,究其原因,资本化取决于企业是否符合条件、证据链是否准备充分、研发项目管理水平等因素。所以,当企业真正满足资本化条件后,再考虑是否资本化以及设置资本化的明细科目。[2]
此外,研发支出明细科目的设置也尤为重要,很多企业在期间费用设置时,有设置费用大类的概念,比如:管理费用—汽车费用下再设置加油费、停车费、维修费等。而在设置研发支出费用科目时忽视费用大类,有的甚至没有研发费用大类的概念。其实早在2007年财政部下发的文件《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 中,对于研发费用的核算内容作出解释。而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文件中,税务机关明确了研发费用归集范围包括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其他相关费用共计六大类费用,同时将每类费用下核算的明细一一列举,并且《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中呈现六大类及费用明细。因此,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时,企业在设置研发费用科目是有章可循的,首先不论是财务核算口径还是税法口径下,都已明确研发费用的概念及涵盖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在核算时要进行有效的甄别,核心就是搞清楚企业现在做的究竟是不是研发活动,企业往往会混淆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要注意研发活动的本质是创新型与实际性的改进,而生产活动一般是伴随着研发活动,如定制设计开发产品,更多的是在研发活动结束后进入商业性大规模投产阶段,这时的产品已走向成熟,具备投放市场,给企业创造效益的条件了。所以像制造业在正式投产前的小规模试制、试生产、反复测试调整或者制药企业的临床试验阶段均为研发活动,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
建立在正确区分研发活动的基础上,考虑研发费用六大类来设置明细科目也尤其重要。因为高新技术企业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主力军,虽然研发费用由财务核算口径与税法口径不一致,但税务口径的数据仍然是来自于财务账面的归集。也就是说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会小于账面归集的研发费用。这需要财务人员根据账面的研发费用,结合税法,明确哪些可以加计扣除,哪些不能加计扣除,再进行筛选剔除。实务中,经常遇到财务人员,不清楚哪些费用可以入账,但不能加计扣除。有的财务人员虽然大概知道,但涉及到非常见费用时,就会判断错误,导致原本可以直接加计扣除的却并入至其他费用中收到限额调整。如我的一个客户曾将115号文件下原本应计入直接投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错误计入其他费用中,由于其他费用超过10%的限额,还进行调整,导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填报数据有误。由此可见,如果对于研发费用大类及其下属明细了然于胸,将不会错误填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及《研发支出辅助账》,更不会错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了。
3 高新技术企业特色属性—研发费用项目核算
研发费用的项目核算在实务中如何实现,我认为有以下三种途径:一、直接使用带有项目核算功能的财务软件,这是最实用,最便捷的方法。一般的财务软件中带有项目核算功能,需要用户建立项目资料档案后再与相关科目关联后即可使用,录入凭证时,直接选择对应项目就可轻松实现项目核算,一般财务软件的项目核算功能都配置了项目明细账、项目总账、项目科目余额表等辅助性表格,这些表格足以满足研发费用日常项目核算时,无须再登记额外的备查账了。第二中方法可以用会计科目设置,将研发项目作为某一级明细科目设置,录入凭证时,先选择研发项目,再选择费用大类,最后选择明细费用,这样也可以实现项目核算。不过这种方法也有弊端,就是无法生成现成的表格,无法直接统计出每个项目的费用明细,需要财务人员手工整理合并后方能实现。第三种方法,可以建立研发支出辅助账,所谓的辅助账区别与财务专账,起到辅助核算作用即可,实务中我们可以参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28号)文件中增设的2021研发支出辅助账的明细表。虽然这个辅助账主要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用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填写的备查资料。但由于该表中对于研发费用设置了会计凭证记载金额用于填写会计口径研发费用,以及税法规定的归集金额用于填写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我认为是可以作为企业日常作为项目核算所用的,只是还需完善细节,比如,对于会计凭证记载金额,原表只涉及总额,而若要作为日常核算的项目管理,必须体现明细费用及金额,另外原表只填写与加计扣除有关的研发费用,日常管理时需要填写所有的研发费用,最终通过重新填写研发费用辅助账,我们可以实现在同一账表中登记两种不同口径的研发费用,并进行比对分析,为后续的加计扣除做好准备。
4 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报表体系
百川东到海,财务核算的归途就是财务报表。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人员尤为要注意报表中与高新有关的项目,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与无形资产,利润表中的研发费用。实务工作中,我就遇到过企业单独用研发费用科目来归集研发活动产生的费用,我曾询问过原因,财务人员回复,利润表中见过研发费用,而在会计账套中没有研发支出这样的会计科目,于是自建了研发费用这个科目。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认为报表项目名称与高新技术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名称一致,于是就直接替代会计科目,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研发费用是报表项目,对应的是已经费用化的研发支出,而“管理费用“下设研发费用或者“研发支出”
下设费用化支出方属于会计科目,两者之间是相互匹配与对应的关系,再如开发支出项目对应已资本化但尚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无形资产项目对应企业实际持有的该项资产,包括外购的及自行研发取得的无形资产。而研发费用项目对应的是已经费用化的研发支出,这部分永远不会形成资产,会影响企业的损益,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影响企业的税收金额。所以要想搞懂研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问题,除了准确掌握研发费用财务处理之外,还要了解对应的财务报表项目,清楚不同研发阶段对于报表数据的影响,方可做出谨慎的判断与选择。[3]
此外,除了报表编制之外,报表分析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企业有不同财务分析的角度与方法,但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人员,我认为在进行报表分析时也应考虑高新属性。举个例子,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分析时应多关注研发费用相关指标,如研发费用占销售(营业)收入的比重或研发费用占费用成本的比重,这本身也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评价的重要指标。当企业觉得资本化时,还应考虑资本化率,也就是研发支出中资本化金额占整体研发支出的比重,以及资本化后对利润的影响程度。而不是单纯或武断的决定资本化,在资本化问题上应充分考虑对财务数据的相关影响。此外,销售收入增长率及净资产增长率也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的成长性指标,有的企业在成长性指标上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高分,因此我认为,财务人员应在日常财务管理分析时考虑销售收入增长率及净资产增长率,定期关注这些指标的整体走向,定期向管理层汇报指标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不仅能为企业管理出谋划策,更能时刻关注到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相关的重要指标。
为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6月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优质中小企业的发展的三个梯度,明确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评价或认定标准。其中统一了”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制定了一致的评价标准。该项政策一经公布,就获得众多中小企业的关注与热议。 “专精特新”企业也逐渐为众多企业所熟知。曾经就有一家企业咨询,该企业已经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还可以再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并不矛盾,也不冲突,这两类企业分属于不同部委管辖,专精特新企业主要是工信部制订相应政策及组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是由科技部主要的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小组负责认定工作的。两者不仅不冲突,反而大有裨益,如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直通车条件之一就是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也就是说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可以直接视为满足创新型中小企业条件。而专精特新企业在评价过程中也有很多指标,需要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多加关注,如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这些指标中有的是较为基础的财务分析指标,那么企业除了分析指标数据外,还应对照专精特新企业评价指标,关注该项指标企业的得分情况。有的指标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色指标,如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这项指标更加看重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而该项指标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97号公告)中指出,《通知》中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行业的企业,是指以《通知》所列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研发费用发生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按税法第六条规定计算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和投资收益的余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注:通知是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文件)。我曾经也遇到过一家医药企业,制药企业一般前期研发投入较大,研发周期较长,该企业连续两年未取得实质性的研发成果,也未取得大量的销售收入。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企业将名下的房产出租取得租赁收入,由于租赁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0%,故企业未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原因就是虽然企业产生大量的研发费用,但主营业务收入非该行业研发活动产生的主营业务。因此,财务人员在日常分析中,关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占比及增加趋势都是极为必要的。
由于我本人有多年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工作从业经历,且近年来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培训工作,深刻的感受到众多的企业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企业财务规范,也有很多的企业想要迈入高新技术企业的门槛。但实务中,对于企业高新属性把握不准,财务核算未体现研发活动,混用研发费用科目及核算不准确的情形屡见不鲜。所以作为高新行业从业者,我迫切感受到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核算体系搭建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以上几点建议也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尽快建立起合规的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核算体系,为企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新形势下的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分析〔J〕. 吴斌.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24)
[2]高新技术企业会计实务〔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17
[3]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内控体系构建〔J〕. 李兰.中国市场,2023(33)
作者简介:马婷(197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学历,会计师,从事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