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在现代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高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

摘要

标准化作为提升绩效管理科学性和公正性的关键策略,帮助单位制定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实施系统化的管理流程从而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标准化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的矛盾、绩效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问题以及绩效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复杂性,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标准化带来的优势,包括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公正性以及促进单位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也探讨了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优化绩效管理体系以实现单位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

标准化;现代绩效管理;应用;挑战

正文


随着管理理念的逐步演进,标准化成为提升绩效管理科学性和公正性的关键策略,单位通过引入标准化理念,制定绩效评价标准、实施系统化的管理流程,从而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然而尽管标准化在理论上具有诸多优势,实际应用过程中却面临一系列挑战,标准化流程的实施也可能因其固化的特征限制了灵活性的发挥,影响组织的适应能力因此探讨标准化在现代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对于单位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化在现代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一)标准化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标准化绩效指标体系的首要步骤是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目标通常包括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工作效率和提高职工满意度等方面,明确这些目标有助于在后续的指标设计和体系构建中保持方向的一致性。目标是提升服务质量,那么在指标设定时就需要重点考虑如何衡量服务的质量以及用户的满意度,明确目标不仅有助于设定相关的绩效指标也有助于在实际操作中对目标的实现进行监督和调整。根据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下一步是设定相应的绩效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类,定量指标如工作完成量、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各类报告、编制标准、服务次数、工作效率等,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衡量;定性指标则涉及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工作态度、执行力、协作能力等,通常需要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为了确保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它们具备可量化性,即能够通过明确数值进行衡量,如为用户处理业务的时长,项目完成数量;有可操作性,即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被有效操作和测量,避免过于抽象或难以实现;具有相关性,与单位的绩效目标紧密相关,能够真实反映目标的实现情况;具备时效性,能够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并及时反映实际情况。

每个绩效指标都需要设定明确的标准和评价方法,这些标准应当清晰、具体、便于操作,并能够为实际评估提供依据,例如服务质量可以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来衡量,而工作完成量可以通过实际完成的任务数量来评估,制定标准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收集方式、评价的频率以及评价的具体方法,确保每一个指标都有一个明确的评估框架。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因此需要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数据采集的过程应当规范化,所有数据记录、存储和处理的环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控制,数据来源可以包括职能部门的数据记录、部门负责人的反馈、调查问卷的结果、绩效考核记录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助于提升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二)标准化绩效管理的实施流程

1.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制定不仅要求制定者深入理解单位的战略目标,还需结合职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和岗位特点制定出既符合单位整体利益又能够激发职工潜能的绩效计划,绩效计划也是单位对职工今后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引导。在制定绩效计划时管理者还需关注职工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潜力通过定期的职工沟通会议和绩效评估,管理者可以了解职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期望,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单位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制定出既符合单位利益又能满足职工需求的绩效计划[2]

2.绩效执行与监控绩效执行与监控阶段,单位需依据已构建的标准化绩效指标体系对职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单位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职工的工作数据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职工日常的绩效表现。在绩效监控方面单位需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确保职工按照既定的绩效计划执行工作通过定期的职工绩效评估和反馈,单位能够及时发现职工在绩效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使职工执行时能够不偏离绩效计划

3.绩效反馈与改进有效的反馈机制不仅能帮助职工了解自身的工作表现,还能为单位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在绩效反馈环节单位通常采用360度反馈法,这种方法通过收集来自上级、同事、下属的全方位评价,为职工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绩效反馈。在绩效改进方面单位可以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模型,识别出职工在绩效表现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单位还可以引入KPI(关键绩效指标)来量化绩效改进的效果,确保改进措施能够真正落地并产生实效[3]

(三)标准化绩效管理的技术支持

1.信息化技术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单位开始利用各类信息系统和工具来支持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得绩效管理过程更加灵活和便捷,职工和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绩效数据,进行实时反馈和沟通。大数据技术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单位能够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绩效指标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有力支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绩效管理的效率,还使得绩效管理过程更加科学、公正和透明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智能预测,单位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职工的绩效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信息化技术还能够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绩效管理的公正性和客观性[4]

2.大数据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事业单位能够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绩效数据,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职工的绩效表现,为绩效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大数据在绩效管理的实施流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绩效反馈与改进阶段,大数据可以为单位提供全面的绩效数据和分析报告,帮助职能部门更加准确地评估职工的绩效表现并为职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大数据在绩效管理中的优势还体现在其科学性和客观性上传统的绩效管理往往依赖于主观评价和定性分析,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绩效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加客观、准确5]

、标准化在现代绩效管理中的优势分析

(一)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

标准化绩效管理的实施流程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计划、执行与监控以及反馈与改进环节,单位能够确保绩效管理的每一步都按照既定标准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延误例如在绩效计划的制定阶段,单位可以利用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模型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关键成功因素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绩效计划在绩效执行与监控阶段单位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实时跟踪职工的绩效数据,确保绩效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绩效反馈与改进阶段,单位可以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反馈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升绩效管理的效率。标准化绩效管理还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决策效率来进一步提升绩效管理的效率通过制定统一的绩效标准和评估方法,单位能够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标准化的绩效数据收集和处理流程也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单位能够更快地做出正确的决策推动单位的持续发展[6]

(二)确保绩效管理的公正性

在现代绩效管理体系中确保公正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原则标准化绩效管理的实施,通过明确的指标体系和规范的流程,为公正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标准化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了公平、透明和可衡量的原则确保每个职工在相同的标准下被评估,标准化绩效管理的实施流程,包括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执行与监控以及绩效反馈与改进都强调了公正性的重要性在绩效计划的制定阶段管理者与职工共同讨论并确定目标,确保双方对绩效期望有清晰的认识。在绩效执行与监控阶段,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反馈,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职工的工作进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在绩效反馈与改进阶段,管理者根据职工的实际表现,给予公正的评价和奖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职工制定改进计划[7]

(三)促进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

通过构建标准化的绩效指标体系,单位能够确保各项绩效指标与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形成一条清晰可见的“战略-绩效”路径标准化绩效管理的实施流程,包括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执行与监管以及绩效反馈与改进,每一步都紧密围绕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在绩效计划的制定阶段单位会结合战略目标,明确各部门的绩效目标和任务;在绩效执行与监控阶段,单位会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手段,实时把控绩效数据,确保各部门的工作始终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在绩效反馈与改进阶段,单位会根据绩效数据,及时调整和优化绩效计划,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标准化绩效管理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确保绩效管理的公正性,从而为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通过标准化的绩效指标体系和实施流程,事业单位能够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绩效管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使得职工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标准化绩效管理还能够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使得单位和职工都能够更加快速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8]

、标准化在现代绩效管理中的挑战

(一标准化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

各部门的业务内容和工作重点存在显著差异,如财务部门专注于财务报告和预算控制而人力资源部门则关注招聘、职工发展人员素质提高等,这种业务差异导致了各部门对绩效指标的需求和标准各不相同因此在实施标准化绩效管理时如何平衡这些业务差异,使标准化指标既能保持统一性又能适应各部门的特定需求成为一大难题。由于部门业务和工作重点的不同,部门对职工的考核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使得制定一个既能保持部门考核一致性又能考虑不同部门实际情况的标准化绩效体系变得复杂,即使是在同一岗位级别的职工,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也可能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使得在同一单位内实现统一的标准化绩效指标体系变得更加困难。标准化绩效管理体系在面对高度多样化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时可能无法充分体现个体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因为标准化指标往往难以完全覆盖所有具体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在需要高度个性化评价的岗位上,标准化可能忽略了个别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二)绩效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挑战

绩效指标的选取需要基于深入的调研和数据分析以确保其能够真实反映单位的战略目标和业务特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数据收集的不完整或分析方法的不当导致绩效指标的设置偏离实际,无法准确衡量职工的绩效表现,绩效指标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其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价职工的绩效表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绩效评价的失真[9]。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单位可以采用360度反馈评价法,通过多个角度的评价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绩效指标的合理性也需要考虑职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和职业规划如果绩效指标过于单一或过于严格,可能会限制职工的个人发展主动性的调动,导致职工的不满和流失因此在制定绩效指标时单位需要充分考虑职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和职业规划,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绩效目标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绩效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难度

绩效数据的来源多样,包括职工自评、上级评价用户反馈等多个方面,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随着事业单位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绩效数据的数量也呈指数级增长,如何高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绩效管理中的一大挑战。除了数据质量问题外,绩效数据的处理也是一大难题在数据分析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和方法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是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为绩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也成为了单位需要面对的新课题[10]

结论:

标准化理念在现代绩效管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统一的绩效指标体系和规范化的管理流程能够显著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确保公正性并有效促进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标准化手段明确绩效评价标准和实施流程,不仅减少了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和人为干扰,还增强了绩效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使得绩效管理过程更加科学和透明然而标准化的绩效管理也面临着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挑战以及绩效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难度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晖,赵芷柔.基于元分析的标准化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标准科学,2024,(06):6-15.

[2]肖钦.基于SNA的高速公路招投标标准化管理绩效研究[J].中国航务周刊,2024,(19):92-94.

[3]张蕊,吴雪梅,李影华.GS评价指标在医疗绩效管理标准化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24,(06):259-262.

[4]周宝琴.浅析两化融合及标准化管理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影响[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4,(02):167-170.

[5]鲁南.家庭医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构建[J].大众标准化,2022,(17):153-154+157.

[6]窦芙萍.浅析全面预算绩效导向下事业单位标准化精细化财务管理[J].中国标准化,2022,(16):129-132.

[7]李婷婷.基于卓越绩效理念的事业单位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与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2,(16):46-50.

[8]刘媛.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评价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2,(10):49-51.

[9]古兰拜尔·艾海提.工会干部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标准化管理探究[J].中国标准化,2021,(14):83-84+93.

[10]豆晓汪,尹兆明.大型项目管理标准化绩效评价研究[J].工程质量,2020,38(07):13-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