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正文
引言
审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践,不难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从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到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到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性,每一个环节的不足都可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造成不良影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共资金的安全与效率,也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治理效能的发挥。因此,深入剖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提升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核算较混乱
首先,会计凭证的填制呈现出非规范性特征,缺乏严谨的审核与复核流程,使得凭证要素不全、信息失真,难以作为经济业务的可靠依据。其次,账务处理效率低下,滞后于业务实际发生时间,造成账龄过长、资金占用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益。再者,账簿设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未能依据会计准则及单位业务特性进行精细化分类与核算,导致财务信息结构混乱,难以支持管理决策的制定与执行[1]。
上述问题不仅加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也削弱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能及公信力构成了潜在威胁。
(二) 预算管理较随意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普遍展现出一种非严谨性的倾向。具体而言,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往往倾向于采取“基数增长法”,即简单地在上年度预算基础上进行增减调整,而非基于全面、深入的分析预测,导致预算方案难以准确反映实际资金需求与业务发展趋势,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同时,在预算执行阶段,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成为另一大短板。监控机制的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预算调整流程不够规范,缺乏明确的审批权限与调整标准,使得预算调整随意性强。二是支出审批制度执行不严,未能对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导致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与效益性难以保障。三是预算执行进度与绩效评估脱节,缺乏实时、动态的监控手段,难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
这种预算管理的非严谨性与监控机制的不足,不仅削弱了预算的刚性约束与导向作用,也加剧了资金使用的低效与浪费,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稳健性和资源配置效率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 内控制度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上呈现出显著的不完善状态,具体体现在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需求,以及部门间职责划分模糊,缺乏清晰的权责边界。这种不完善状态直接导致了资金流转机制的梗阻,资金循环不畅,审批、使用及监管流程缺乏透明度与效率,难以确保支出的精准核算与资金的合理配置。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基层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成员因会计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掌握不全面,难以充分满足日益精细化和复杂化的会计核算工作需求。这不仅削弱了会计核算的精确性与时效性,也限制了财务管理效能的优化空间。
(二)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展现出显著的认知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与核心价值。这种认知的缺失,导致了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指导,预算方案难以精准匹配单位的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影响了预算的前瞻性与指导性。
(三) 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环境的劣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部门间沟通机制的梗阻与信息交流的壁垒,导致协作流程不畅,决策效率降低,并可能引发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时,职责界定的模糊性加剧了责任归属的混乱,影响了内部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能低下问题亦不容忽视。尽管内部控制框架已初步建立,但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与科学的评价机制,导致制度执行缺乏刚性约束与持续改进的动力。这种执行力的不足严重削弱了内部控制的风险防控能力、流程优化效果及合规保障水平,使得内部控制的实质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2]。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 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
为构筑坚实的财务管理基石,行政事业单位需深化对财务人才战略的认知与实践。首要之务在于构建专业化的财务团队,通过精细化的人才选拔与引进机制,吸引并汇聚具备深厚会计理论功底、丰富实战经验及卓越职业素养的财务精英。
在团队构建过程中,应注重人才结构的优化与合理配置,确保团队成员在专业知识、技能特长及工作经验等方面形成互补优势,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挑战。同时,强化财务人员的持续教育与专业培训,依托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与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促进财务人员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拓展,提升其专业素养、业务处理能力及创新思维[3]。
此外,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与激励机制,将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紧密融合。通过实施科学的绩效评估标准与流程,全面、客观地评价财务人员的工作成效与贡献,并据此制定差异化的激励措施,激发其内在动力与潜能,推动财务团队整体效能的持续提升。
(二)强化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此体系应深度融合先进预算编制方法论,如零基预算、滚动预测等,以确保预算编制过程的严谨性、数据驱动的精准性及战略目标的契合性。同时,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引入智能化监控工具,对预算执行流程实施实时、动态的监督与反馈,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性与可控性。
在预算执行环节,强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通过设立预算监控专岗或部门,采用定期审计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进度、资金使用效率及合规性进行深度剖析与评估。一旦发现预算偏差或潜在风险,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深入分析原因,迅速调整策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完善内控制度
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治理水平与运营效率,亟需构筑一套全面、严谨且高效的内部控制框架。此框架需明确界定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边界与权限分配,通过精细化的岗位分析与职责梳理,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职责体系清晰明确,避免职责重叠与真空地带。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行政事业单位应加速推进财务数字化转型进程,构建高度集成、智能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需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采集、自动化处理与深度分析,以数据驱动决策,提升财务管理的精准度与效率。通过优化财务流程,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操作风险,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作为确保财务管理规范化与效能化的核心枢纽,其健全性与执行力直接关乎公共财政管理的健康运行。当前,该领域仍面临一系列挑战,诸如会计核算流程失序、预算管理缺乏严谨性、内部控制机制构建不完善等深层次问题。针对此类挑战,通过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强化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能,还能为公共资金的安全、高效、透明使用筑起坚实的防线,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荣华.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财经界,2024(1):162-164.
[2] 张海燕. 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探究[J]. 当代会计,2024(4):169-171.
[3] 俞淑萍. 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分析[J]. 中国农业会计,2024,34(5):81-83. DOI:10.3969/j.issn.1003-9759.2024.05.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