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中小银行精准处置不良资产的思考研究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柯亨强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摘要

近年来,银行业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中小银行的贷款集中度高、风险识别能力弱,使得其不良资产问题更加突出。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本文围绕新形势下地方中小银行精准处置不良资产的策略展开研究,结合当前经济环境与政策变化,深入分析不良资产的成因及特征,提出多元化处置手段。


关键词

地方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精准处置

正文


引言: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监管政策的深入推进,地方中小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明确提出,要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完善地方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机制,确保金融体系健康发展。因此,精准处置不良资产不仅是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小银行提高资产质量、增强盈利能力的关键举措。

1、地方中小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特征

首先,贷款结构单一化与区域经济波动密切相关。地方中小银行的客户群体通常集中于特定区域和行业,当地方经济或特定行业遭遇困境时,银行的资产质量便容易受到冲击。其次,风控体系相对薄弱是中小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风险管理能力不足,银行难以有效识别和预警潜在风险,导致不良资产积累。此外,政策性贷款压力与过度授信也是不良资产的成因之一。中小银行常承担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导致贷款项目存在潜在风险,且部分贷款因过度依赖地方政府关系而出现过度授信问题。最后,融资成本上升与盈利压力增加促使银行扩大贷款规模,进一步加剧了不良资产的风险。其特征表现为不良资产集中度高、小微企业与个体经营者占比较大、隐性不良资产较多,以及不良资产回收难度大,该情况一般会集中在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

2、 精准处置不良资产的策略选择

2.1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首先,通过大数据分析,中小银行可以整合客户的信用信息、交易记录、行业发展趋势等多维度数据,建立精准的风险画像,在此有助于提高不良资产的识别准确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其次,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可帮助银行优化贷后管理流程。通过智能风控系统,银行自动监测贷款客户的财务状况及经营变化,实时生成预警报告,从而大幅降低不良资产积累的风险。

2.2与地方政府的合作

地方政府采取包括政策扶持、税收减免在内的多种措施,对中小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提供助力,以规避潜在风险。地方政府参与,联合中小银行与企业之间开展联动机制,通过整合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可以有效降低三角债务的不良影响,并加快资产的循环利用。地方政府手中握有对土地资源、房产以及其他抵押资产的调控权,利用政策工具来优化抵押资产处理的流程,进而提高资产处理的效率。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还可利用其主导的风险化解平台,购入某些银行持有的不良资产,并将这些资产重新配置至地方经济的发展计划中,从而间接减轻银行的负载。

3、多元化不良资产处置手段的实践探索

3.1不良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NPL Securitization)通过将不良资产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将银行表内的不良资产转移至市场,实现风险的分散与流动性提升。此方式在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降低风险暴露的同时,还帮助银行释放资本、优化资产结构。

首先,银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会选择一部分具有抵押物支持或未来回收可能性较高的不良资产,将其打包形成资产池。完成后,银行或第三方机构会对资产池进行信用评级,确定资产的风险水平。

其次,通过证券化,银行将不良资产快速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类型的投资者参与。在此基础上,还可帮助银行优化资产负债表,增强资本充足率。由于不良资产通过证券化转移至市场,银行在计入资本要求时得到一定的减免,有助于缓解资本压力[1]

3.2批量转让与资产重组

3.2.1批量转让

批量转让指的是银行将成批的不良资产打包出售给第三方机构(如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或其他投资者),以实现快速处置并获得一定的现金回流。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无法短期内通过内部清收解决的不良贷款,特别是金额较大、处置难度高的贷款。在实践中,批量转让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资产筛选与打包:中小银行对不良资产进行筛选,选择那些具有回收可能性但自身难以处理的资产,将它们按照一定标准打包形成资产包。

资产评估:银行对这些不良资产进行独立评估,或者委托第三方评估公司,评估资产的实际价值和回收前景,以便为转让定价提供依据。

寻找买家:银行通过公开招标或协商方式寻找资产管理公司(AMC)、投资基金等潜在买家,出售这些不良资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信达、东方、长城、中信)以及地方AMC是批量转让的主要收购方[2]

3.2.2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是通过债务重组、业务调整等方式,帮助存在经营困难的企业恢复生产和盈利能力,以便最终减少或避免不良资产的形成,具体包括:

债务重组:通过债务展期、削减债务金额、降低利息或更换担保方式等措施,帮助债务人降低财务负担,争取时间恢复经营。

股权重组:银行可以通过债转股,将债权转化为对企业的股权,参与企业的管理与运营。

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与政府、行业巨头或其他投资机构合作,向企业引入资金和管理资源,改善企业经营状况[3]

业务剥离与资产出售: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或出售部分非核心业务,企业可缩小经营范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回笼资金以偿还银行债务。

3.3 优化内部管理机制

在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方面,需考虑到将不良资产按照风险程度进行细致划分,便于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资产采取相应的处置策略。此外,银行应完善贷后管理机制,强化贷后监控和预警系统,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减少不良资产的进一步累积。加强内部审核和流程优化也是关键一步,通过建立高效的决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流程拖延,确保不良资产处置的及时性。

结束语:总之,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形势下,地方中小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严峻的内部挑战。通过精准的风险识别和多元化的处置手段,地方中小银行能够有效应对不良资产积累的压力。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不良资产的识别和处置更加高效,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则为资产清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未来,地方中小银行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加科学、系统的处置策略,不断提升其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确保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 当前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微观应对策略[J]. 经济研究导刊,2021(32):114-116.

[2]罗芹. 中小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向[J]. 中国商人,2023(4):138-139.

[3]王雨默. 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创新路径[J]. 中国农村金融,2023(21):96-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