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化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数字经济;信息化;企业成本管理;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模型
正文
在数字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成本管理而言,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但提升了成本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的效率,而且推动了成本预测、控制、分析与评估等各个环节的最优化。企业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强化成本管理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数字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的运用策略,以期对企业实践起到理论支持与引导作用。
一、数字经济下信息化对企业成本管理的价值
数字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对于企业成本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是信息化有利于成本管理提高效率。传统成本管理方式通常依靠大量人工操作及纸质文件进行管理,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流程烦琐费时,而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快速采集、自动处理以及实时传输数据,极大地减少人工干预并提高成本管理速度与准确性。比如,通过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能够使企业对生产过程的原材料消耗和人工成本等成本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设备折旧等也能得到及时反映,发现费用不正常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1]。同时,信息化也能使成本核算自动化,降低人为错误,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与效率。二是信息化可以提高成本管理透明度。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成本管理是否透明对其决策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系统能实现企业成本数据的集成与共享,让企业管理层、财务部门及各业务部门对成本状况有一个实时的掌握,以便更好地控制与决策成本。比如,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平台的搭建,使企业能够把成本数据直观地用图表、报表的方式显示出来,便于各个部门的分析对比。同时,信息化也能够对成本数据进行追溯与审核,保证成本数据真实可靠。再者,信息化有助于精细化成本管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增强竞争力,就必须对成本进行更细致的管理。信息化手段能够给企业带来更细致、更精准的成本信息,有利于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比如,企业借助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原材料、产品等库存进行实时监测,优化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与此同时,信息化也能够将生产过程的所有费用进行细分与分析,寻找到费用控制关键点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优化。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化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设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
建设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是数字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信息化成本管理最主要的战略之一。一是企业需明确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目标及功能需求。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旨在使成本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提高效率与准确性。功能需求主要有成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与控制。企业可通过分析其业务流程、评价成本管理现状来确定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具体功能要求。二是选用适当的数字化成本管理软件与技术。目前市面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种类的成本管理软件与技术,各企业需根据其规模大小、行业特点及功能需求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与技术[2]。例如,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功能齐全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和商业智能(BI)工具,以达到成本管理的全方位信息化;对中小企业而言,可选用部分轻量级成本管理软件及云服务来降低成本及执行难度。三是系统集成与数据整合。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要求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整合,做到数据共享、互动。如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整合得到相关成本数据及业务数据。与此同时,必须将企业内部各类成本数据集成在一起,构建统一数据仓库,才能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精确而完备的数据支撑。同时,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流程与体系,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要想实现,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流程与体系来做保证。企业要对原有成本管理流程加以优化与再造,构建与数字化成本管理相适应的新流程、新体系。如确立了成本预算的编制、批准、实施与监控过程,明确各个部门成本管理的责任与权限,制定了成本考核与激励机制。如下所示:
图1: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
最后要强化系统培训与维护。实现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要求企业员工主动参与与合作,所以企业需强化员工培训力度,提升其信息化素养与成本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建立系统维护与升级机制以保证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能够平稳运行并不断优化。简单地说,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它要求企业确定目标与需求,选用适合自己的软件与技术、开展系统集成与数据整合,建立健全流程与体系,强化系统培训与维护。
(二)推行数字化成本管理战略
数字经济大环境下,数字化成本管理战略的实施,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点措施。一是企业要树立面向数字化成本管理的理念。传统成本管理通常注重对成本进行核算与控制,数字化成本管理战略强调运用数字技术对成本进行全面优化并创造价值。企业管理层应意识到数字化成本管理意义重大,把数字化成本管理融入企业战略规划之中,在整个企业普及数字化成本管理理念,让职工全面了解和主动参与数字化成本管理。二是建立清晰的数字化成本管理目标与方案。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以及市场定位来制定数字化成本管理具体目标,比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并确定各阶段工作任务及时间节点,以保证数字化成本管理战略有序进行[3]。如短期内可采取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和推行数字化采购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中长期内可采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对成本进行预测与决策,以达到成本不断优化的目的。
短期成本 | 优化成本核算流程 | 推行数字化采购 |
中期成本 | 大数据分析 | 成本报表管理 |
长期成本 | 成本预测 | 市场分析 |
表1:数字化成本管理战略
再者要强化数字化成本管理组织保障。企业要组建专业的数字化成本管理团队来承担数字化成本管理的战略制定、执行与监管。这支队伍要有跨部门协作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能整合企业内部各类资源,促进数字化成本管理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交流,以保证数字化成本管理战略能够在各部门中有效实施。另外,数字技术与人才资源也在不断地投入。数字化成本管理需要先进数字技术与专业人才支撑。各企业应当增强对数字技术的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资金支持,并采纳如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这样的前沿成本管理工具和软件、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来提升成本管理数字化水平。与此同时,企业也应重视数字化成本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升员工数字素养与成本管理能力,从而为数字化成本管理战略提供人才保证。最终构建数字化成本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企业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并定期评价反馈数字化成本管理战略实施成效。评估指标可包含成本降低率、效率提升率以及资源利用率,对其进行监控与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改善措施以保证数字化成本管理战略不断优化与升级。
(三)构建大数据分析模型
构建数字经济环境下大数据分析模型,是实现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最主要的途径,企业需确定大数据分析目标与要求,大数据分析旨在对企业成本管理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需求包括深度挖掘成本数据,精准预测市场趋势,分析竞争对手。企业可通过分析自身业务流程、评价成本管理现状来明确大数据分析具体对象与要求。同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大数据分析对数据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对内外部各类数据进行搜集与整理,主要有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市场数据以及竞争对手数据。内部数据可从企业信息系统中获得,外部数据可从网络爬虫和数据供应商中获得。同时还要进行清洗与预处理以保证数据质量与精度,再者是选用适当的大数据分析工具与技术,市场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种类的海量数据分析工具与技术,各企业需结合自身规模、行业特点以及分析需求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与技术。比如对大型企业而言,可选用强大的大数据平台以及数据分析软件如Hadoop、Spark、SAS等;对中小企业而言,可选用一些轻量级数据分析工具及云服务,例如Excel、Google Analytics。另外是大数据分析模型,针对大数据分析的对象与要求,选取了适合的数据分析方法与模式,例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与决策树。同时也要对该模型进行验证与优化以保证其精度与可靠性。比如,可利用历史数据来验证模型、调整参数及算法、提高预测精度等。最后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成本管理决策,大数据分析以对企业成本管理进行决策支持为终极目标,要求企业在成本预算编制、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中运用分析结果。比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来调整产品定价策略,优化生产计划和减少采购成本。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监控与评价大数据分析结果,适时调整成本管理决策以保证企业成本管理有效与可持续。综上所述,构建大数据分析模型对于企业进行信息化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企业确定目标与需求,搜集与整理资料,并选择适当的工具与技术、分析模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成本管理决策。
结束语
数字经济语境下,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建设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推行数字化成本管理战略以及运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可以使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做到精准高效与智能化管理。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文颖.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优化思路研究[J].乡镇企业导报,2024(16):201-203.
[2]孙虎.循环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4(24):49-52.
[3]陈蓉.大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J].财会学习,2024(24):10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