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财务大数据;课程教学;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正文
本文系辽宁理工职业大学2024年度校级课题项目,项目名称:“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综合评价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LNLG2024ZD09。
引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财务管理实践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难以全面衡量课程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能力的提升。构建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既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响应信息化时代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
一、财务大数据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财务大数据在现代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性,已成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核心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的迅速发展,大数据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财务大数据能够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数据,支持对财务状况的实时监控和动态预测,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入挖掘,企业可以优化成本结构,发现潜在风险,并制定更加科学的财务战略[1]。
财务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支持,如市场动态、客户行为及竞争对手分析,从而提升决策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在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下,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向智能化、数据化转型。财务大数据已成为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企业经营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作具有深远意义。
二、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评价体系的思路与框架
构建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综合评价体系,需要明确其目标与基本原则,并结合课程特点形成科学的体系框架。评价体系的目标是全面衡量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推动课程内容与现代财务管理需求的契合。评价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该评价体系需覆盖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质量、教学方法创新、学生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资源利用等关键维度。思路上,可以采用“目标-维度-指标”的构建框架。即从课程目标出发,分解为若干关键教学维度,然后针对每个维度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
在框架设计上,应体现评价的多层次与系统性。将体系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面关注课程整体效果及社会需求契合度,微观层面评估具体教学环节的质量。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定期根据教学实践反馈及行业需求变化优化评价内容与权重。这种科学合理的思路与框架能够确保评价体系的精准性和适应性,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在具体实施中,评价体系还应注重反馈与改进机制的建立。通过多渠道收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例如学生反馈、教师反思以及企业对毕业生的用人评价,将其融入到体系优化过程中。构建信息化评价平台,实现评价数据的实时收集与动态分析,以确保体系在实践中的高效性与可操作性,从而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更好地服务于现代财务管理的人才培养需求。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构建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核心环节,其科学性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应用效果。在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中,评价指标应突出技能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兼顾知识掌握与创新思维的考察。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五大类: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能力提升、教学方法与工具、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以及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每一类指标下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具体指标。例如,在教学目标达成度中,可包含知识点覆盖率、技能点掌握率、学习兴趣与参与度等指标;在学生能力提升中,可细化为数据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指标设计需明确评价维度的权重分配。针对不同阶段或不同教学目标,可动态调整权重比例。例如,在初期教学中可偏重知识掌握,而在后期课程中则重点考察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还应确保指标数据的可量化性和可获取性,通过学业成绩、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实践成果等多种途径采集数据,从而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2]。
为了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动态适应能力,还需结合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行业发展的实时需求,定期对指标进行调整与优化。例如,随着财务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新增对前沿工具使用能力或跨学科协作能力的考察指标。与此指标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方式应因教学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如线上教学需更多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平台使用效率。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指标设计,不仅可以精准反映教学效果,还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优化学习策略提供清晰的方向,从而实现评价的导向功能和实践价值。
(三)评价方法与工具
科学的评价方法与工具是实现课程教学综合评价的有效保障。在方法上,应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分析的深入性。定量评价以可测数据为基础,采用评分表、数据统计、分项评价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定性评价则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捕捉课程中隐性问题及改进空间。具体方法上,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指标权重分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多维数据分析实现全面评价。还可以引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辅助教师与管理者评价,共同形成多主体、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工具选择上,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在线评价平台、数据挖掘工具和学习分析系统。这些工具能够实时采集、分析和可视化教学相关数据,为教学评价提供高效便捷的支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也可用于确保评价数据的真实性与不可篡改性。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与先进的技术工具,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综合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动态优化与持续改进,为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增强评价的精准性与实践性,可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模型和动态监测机制。例如,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分析模型,可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数据进行趋势预测,为教学策略优化提供参考。动态监测机制则通过实时跟踪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行为,将数据与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方,促进即时调整与改进。在工具应用中,应注重人性化与数据隐私的平衡,确保评价过程透明、可接受。借助这些方法与工具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够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还能为财务大数据分析教育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深入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财务大数据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提出并设计了科学、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结合教学实践,对评价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景诚,张燕.财务大数据分析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路径研究[J].财讯,2024,(20):174-176.
[2]谢东闻.SC教学理念下的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09):6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