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时代下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模式探究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张卫新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大理洱源供电局 云南大理 671200

摘要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管理效率和效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盈利能力。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流程繁琐、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高效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财务共享时代下,探索和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模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财务共享;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模式

正文


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整合财务流程、集中财务数据,实现了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往往占有较大比重,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率、财务状况和竞争力。因此,在财务共享时代探索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信息分散与不及时

在传统模式下,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采购部门负责购置资产,使用部门负责日常使用和维护,财务部门负责核算和记账。各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存在部门壁垒,导致固定资产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系统中,难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由于信息传递的不畅,固定资产的相关数据更新往往滞后。例如,当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维修或改造后,未能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财务部门,使得财务部门的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情况不符。

1.2管理流程繁琐且缺乏协同

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从购置申请、审批、采购、验收、入账、折旧计提、清查盘点到报废处置,涉及多个环节和众多审批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不同部门的参与,且大多为手工操作或半自动化操作,导致流程冗长、效率低下。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中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例如,在购置固定资产时,采购部门只关注采购成本,而未充分考虑使用部门的实际需求和财务部门的预算安排;在清查盘点时,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由于缺乏沟通协调,导致盘点结果不准确。

1.3资源浪费与配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的全局统筹管理,企业内部存在大量闲置资产。例如,某些部门的设备因业务调整不再使用,但其他部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重新购置类似设备,造成资源浪费。固定资产的配置往往没有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实际业务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一些部门资产过剩,而另一些部门则资产短缺,影响了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

2财务共享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2.1整合信息资源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可以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将采购、使用、财务等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通过这个平台,各部门可以实时查询、更新和共享固定资产信息,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在统一信息平台的支持下,固定资产的任何变动,如购置、折旧、维修、处置等信息都能及时在平台上更新。财务部门可以实时获取准确的资产数据,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2.2优化管理流程

财务共享促使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标准化。企业可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如购置审批流程、验收标准、折旧方法等。标准化的流程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管理效率。借助信息技术,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可以实现自动化。例如,购置申请可以通过电子流程自动流转审批,折旧计提可以由系统根据预设的方法自动计算,大大减少了手工操作的工作量,同时降低了错误率。

2.3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财务共享的信息平台,企业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局可视性。管理层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内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状况和闲置情况,从而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基于全局资产可视性,企业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优化调配。对于闲置资产,可以及时在企业内部进行调剂使用,避免重复购置,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3基于财务共享的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模式

3.1构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划阶段,企业应根据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制定固定资产的长期规划和年度预算。财务共享中心可以提供历史数据和财务分析支持,帮助企业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购置规模和资金预算。在购置环节,利用财务共享平台的供应商管理模块,企业可以对供应商进行集中筛选、评估和管理,确保采购到性价比高的固定资产。验收时,通过平台记录详细的验收信息,包括资产的规格、型号、质量等,并自动与采购订单进行匹配。使用部门通过共享平台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如使用频率、运行状态等。平台可以根据预设的维护计划自动提醒使用部门进行设备维护,维修部门也可以在平台上记录维修情况,实现对固定资产使用与维护的动态管理。财务共享中心定期发起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使用部门通过移动设备在现场进行盘点,并将结果实时上传至共享平台。平台根据盘点结果自动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折旧计提由系统根据资产的类别、使用年限和残值等信息自动计算,确保折旧的准确性。当固定资产达到报废条件时,使用部门在共享平台上发起报废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批后,财务共享中心进行账务处理。对于有剩余价值的固定资产,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公开拍卖或内部调剂,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回收。

3.2引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大数据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潜力巨大。除了购置价格、使用成本、维修频率等常规数据,还可收集设备运行参数、环境数据等多维度信息。通过深度分析这些数据,企业能够更精准地预测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例如,根据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和历史维修频率,结合环境湿度、温度等因素,准确预估设备还能正常运行的时长。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风险评估方面,机器学习算法除了分析传统风险因素,还能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来评估风险等级。对于价值评估,人工智能模型可综合市场动态、资产损耗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快速且准确地确定价值。在优化配置上,人工智能算法能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各部门需求等,动态调整固定资产的分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3.3强化风险管理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多种风险相互交织。市场风险方面,除了固定资产价格波动,还包括利率波动对固定资产融资成本的影响,汇率波动对进口设备价值的影响等。例如,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固定资产购置成本大幅增加,而利率上升会增加企业的融资负担。技术风险不仅是设备技术过时,还涉及到新技术的出现使现有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率相对低下,缺乏竞争力。操作风险涵盖管理流程中的失误,像资产登记信息不准确、盘点流程不规范、审批环节的疏漏等。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借助信息平台收集的海量数据,运用风险矩阵等方法全面识别和评估固定资产风险。对于市场风险,套期保值可锁定价格,企业还能签订长期合同稳定成本。针对技术风险,企业除加强研发和设备更新改造外,还可与科研机构合作获取前沿技术。对于操作风险,完善管理流程包括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加强内部控制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员工培训要涵盖风险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等内容。

结束语

在财务共享时代,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基于财务共享的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模式通过构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引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强化风险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阮园.财务共享时代下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模式探究[J].时代经贸,2024,21(10):83-85.

[2]向林发.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要点研究[J].乡镇企业导报,2024,(11):119-121.

[3]许斐.财务共享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销售与管理,2024,(06):48-50.

[4]刘凤英.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企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营销界,2022,(15):170-172.

[5]杨晶晶.A财务共享中心的固定资产流程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