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周期对公立医院科室运营效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管理;绩效考核管理
正文
近年来,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绩效考核体系成为医院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绩效考核周期不仅能够有效激励医务人员,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绩效考核周期存在较大差异,这对医院整体效率的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研究绩效考核周期对科室运营效率的具体影响,已成为医院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现状
(一)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管理
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管理体系以激励医务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率为核心目标。近年来,医院逐渐将绩效工资与科室的运营效果、医务人员的工作表现、患者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挂钩。在具体实施中,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主要由基础工资和绩效部分组成,绩效部分的占比在不同医院和科室之间存在差异[1]。以北京某三甲医院为例,绩效工资的比例可达到员工薪酬的40%-60%,具体数额根据科室业绩、患者数量、满意度、科研成果等因素动态调整。
(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模式
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通常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进行,定量指标包括住院病人数量、手术次数、门诊量、床位使用率等;定性指标则通常包括医疗质量、安全性、患者满意度等。随着医院管理的精细化,越来越多的医院引入了“多维度综合评分系统”(Balanced Scorecard, BSC)等先进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致力于通过多元化指标提升考核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不同医院在绩效考核周期上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医院采取月度或季度为周期的考核方式,而有些医院则采用年度考核。短周期考核(如月度考核)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做出调整,适用于对工作质量要求较高的科室,如急诊科、ICU等;而长周期考核(如年度考核)则有利于观察医院长远发展趋势,适用于临床工作负担较轻、患者波动较大的科室,如内分泌科、放射科等。
(三)影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因素
影响绩效考核管理的因素多种多样,首先,医院的组织结构会直接影响考核制度的实施。大型综合医院通常科室多且复杂,人员流动频繁,绩效考核的难度也较大。其次,外部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如医保政策调整、医药费用控制、医疗改革等,会影响医院资源配置,进而影响绩效考核的具体执行。在科室层面,人员稳定性、工作任务分配、患者流量等因素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绩效考核的有效性。
二、绩效考核周期对公立医院科室运营效率的影响
(一)短期绩效考核周期对科室运营效率的影响
短期绩效考核周期一般为1个月或3个月,这种周期的考核方式有其显著的优势。首先,短期考核能够迅速反馈医务人员的工作表现,对于科室急需提高工作效率、任务导向明显的岗位,短期考核能够促使员工在短期内集中精力完成工作任务[2]。例如,在某些医院的急诊科,采用月度考核可以确保医务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避免因工作量大而影响工作积极性。
然而,短期考核也有其负面影响。由于考核周期短,医务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能够量化的指标上,如患者数量、门诊量等,而忽视了医疗质量、患者安全等长远目标,导致工作“以量取胜”,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的风险。此外,短期考核可能增加员工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压力科室,频繁的绩效考核会导致医务人员疲劳,影响其工作态度和身心健康,最终影响科室的整体效率。
(二)长期绩效考核周期对科室运营效率的影响
长期绩效考核周期一般为一年或更长时间,这种周期的考核模式适用于对科研成果、长期质量控制、团队协作等多维度考核的科室。长期考核能够有效避免短期考核中过于强调工作量和即时产出的局面,促使医务人员关注长期目标和整体发展。例如,在内科和放射科等科室,较长的考核周期有助于医务人员进行科研工作、学术交流和患者治疗方案的持续优化。
然而,长期考核周期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由于考核周期较长,考核结果往往滞后,科室可能在问题积累之后才获得反馈,无法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影响医院的管理效率。比如,某医院内分泌科在实施年度考核时,反馈周期过长,导致一些低效工作的持续进行,未能及时调整和优化,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科室的综合评价。
(三)不同绩效考核周期对科室运营效率的综合影响
综合来看,短期和长期绩效考核周期对医院科室运营效率的影响并非截然对立。短期考核周期有助于激励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高效和积极性,能够迅速响应科室的任务需求,提升工作效率,但可能导致医务人员片面追求工作量而忽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甚至可能出现“以量取胜”的情况。而长期考核周期则有利于提升工作质量,推动科室整体发展,注重医务人员的长远成长和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但可能导致考核反馈滞后,影响及时调整科室的运营方向,进而影响医院的整体管理效果。
三、优化绩效考核周期的策略与建议
(一)优化考核周期的管理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周期的优势,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合理选择短期与长期考核周期的结合方式[3]。例如,对于门诊部、住院部中工作量大、任务明确的科室,建议采取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的模式,既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发现问题,又能从长期角度评估工作质量和科室发展。同时,对于科室的科研项目、引进或自主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使用情况等,可以采取半年或年度考核周期,以鼓励医务人员注重科研成果和团队合作,也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改进考核内容与方式
医院在制定绩效考核周期时,应充分考虑多维度考核指标的设计。除了基础的工作量和临床表现外,应引入更多的定性考核指标,如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科室创新性等。此外,医院可以采用定期反馈机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科室和医务人员,避免考核周期过长带来的滞后效应。例如,某医院在年度考核之外,设立了季度反馈机制,及时调整科室的工作重点,确保科室能够在动态的管理模式下进行持续优化。
(三)加强医务人员的参与度与沟通
绩效考核的实施需要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医院在制定和实施绩效考核周期时,应加强与医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定期举行绩效考核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充分理解考核指标和周期的设定依据,增强他们对绩效考核制度的认同感。同时,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最终提升医院科室的整体运营效率。
总结:本文研究表明,绩效考核周期对公立医院科室运营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合理的绩效考核周期能够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整体效率。而不合理的考核周期则可能导致工作重点失衡,影响医疗质量。通过优化考核周期,结合短期与长期考核的模式,并加强医务人员沟通,能够有效提升医院科室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闭钰彬.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现状与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3,(16):124-126.
[2]刘琪.L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4.000149.
[3]夏鹏.Z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20.001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