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基层财政;财政税收;措施
正文
引言
在新形势背景下,优化财政税收体制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范围最大、调整力度最强、影响最深远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实行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但距今已有30年,已无法适应新形势背景下的国家财政实情,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谋划新一轮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表明优化财政税收体制已经迫在眉睫。
1基层财政税收工作的特点
1.1工作内容广泛,涉及面大
基层财政税收工作涉及面广、链条长、政策多,从税款征收到非税收入管理,从预算编制到决算报告,从政府采购到国有资产管理,从财政监督到绩效评价,都属于基层财政税收部门的工作内容。与此同时,基层财政税收工作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个人所得税改革、个体工商户税收优惠政策、农业补贴发放、企业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涉及面广的财税政策都需要基层财政税收部门来抓好落实。基层财政税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做好基层财政税收工作需要综合运用财政学、税收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全面掌握财税政策和业务流程,这对基层财政税收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工作环境复杂,协调难度大
基层财政税收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主体,给相关工作的协调统筹带来很大挑战。第一,基层财政税收部门需要与纳税人、缴费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广泛互动,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妥善化解矛盾。第二,基层财政税收部门需要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及与上级财税部门、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的关系,在争取支持、接受监督的同时,还要严格履行职责,把好财经纪律关。第三,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事务,基层财政税收部门需要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等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各项财税政策落到实处。
2基层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层财政税收制度不完善
基层财政税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政策设计与执行环节脱节,以及制度适配性不足。一方面,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制度不完善,现行的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够科学,基层政府在承担大量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财政资源支持,导致基层财政长期处于“财力紧张、支出过重”的状态。例如,许多地方政府在保障基本民生和推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而这种制度性缺陷直接削弱了基层政府履职的能力。另一方面,基层税收征管制度的规范性和执行力不足。一些地区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制度不健全,执法标准不统一,尤其是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的税收征管上存在监管盲区和漏洞,偷税漏税等现象仍然存在,直接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2.2信息化水平不高
一是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基层财政税收管理中使用的部分系统功能单一、集成度不高,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特别是在税收征管、财政监管等核心环节,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二是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部分乡镇财政所的硬件设备老旧,网络环境不佳,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信息化设备普及率极低,导致基层财政税收工作效率难以提升。三是系统之间的数据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财税数据规范,导致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困难,影响了业务协同和信息互通,延缓了基层财政税收工作的整体进程。四是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相关培训体系不够完善,面对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和管理时存在畏难情绪,进一步增加了基层财政税收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难度。
3加强基层财政税收工作的策略
3.1完善基层财政税收管理制度
首先,健全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制度。目前,基层普遍存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难以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对此,应建立合理的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制度,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保证基层在制度层面获得充足的支持。其次,优化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限制,增强基层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再次,健全基层财政税收监督管理制度。应建立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监督制度,推动基层财政税收工作全过程公开透明。最后,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细化财政资金和税收征管的监督环节,堵塞制度漏洞,避免资金流失和不规范操作。
3.2完善基层财政税收预算体系
完善基层财政税收预算体系是提升基层财政税收管理效能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基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首先,要立足基层财政税收实际,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基层税收收入具有区域差异性及不确定性,预算编制要注重精准测算和科学预测,摒弃“基数+增长”的传统模式,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合理安排预算收入和支出,实现预算与基层经济发展水平及税收收入能力的有效匹配。其次,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针对基层财政税收工作的特点,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执行过程有监控、完成结果有评价”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税收征管、税收政策落实、专项资金使用等重点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保证财政资金用得其所、用得高效。最后,要完善预算执行与监督机制,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在基层财政税收工作中,针对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要加快落实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严格执行预算支出计划,杜绝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行为,保证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与透明度。
3.3加强基层财政税收信息化建设
在数字经济时代,加强基层财政税收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工作效能的必经之路。要加快财政和税收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强化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推进财税数据共享,打造集预算管理、收支核算、税收征管等于一体的财税业务一体化平台,实现财税业务全流程闭环管理。同时,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基层财政税收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推广电子发票、电子档案等的应用,实现财税业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让数据多跑路,让纳税人和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少跑腿。此外,要加强财税数据分析挖掘和可视化呈现,建立涵盖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态势等方面的数据指标体系,为财税精准分析、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结束语
新时代,加强基层财政税收工作必须坚持全局性和系统性思维,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推进。例如,在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督查监管、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全面提升基层财政税收工作水平和质量。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基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新艳.基层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分析[J].商情,2022(43):16-18.
[2]刘娟.基层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J].消费导刊,2021(12):284-285.
[3]王盼.基层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21(24):183-184.
[4]夏菊荣.基层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J].现代营销,2021(22):92-93.
[5]马尚智.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基层财政税收建设的方法[J].中国经贸,2024(5):9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