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辅助技术在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智能化辅助技术
正文
引言
近日,中国残联和人社部等四部门共同印发了《“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这是继2016年人社部和中国残联出台的《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6—2020 年)》之后,进一步聚焦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改善残疾人民生的又一重要政策。《计划》的实施不仅旨在通过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助力残疾人“质”“量”双升,还为残疾人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提升收入水平提供了坚实保障。短期来看,这一政策有利于实现残疾人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期来看,将为推动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构建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1. 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性
提升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对于增进他们的社会融入感和自我认同感极为关键。在当前社会对多元技能需求的不断增长下,若残疾人士能够掌握更多职业技能,便能更有效地防止因身体局限而遭受的社会排斥。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技能要求已经从传统的体力劳动转变为对智力、创新和技术能力的重视。因此,为残疾人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教育,不仅能够助力他们实现自我养活和经济自主,也有利于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合和心理健康发展。面对残疾人在求职上所处的相对不利地位,社会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职业培训资源,以助其跨越障碍,增强职业适应性。
2. 智能化辅助技术在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中的应用
2.1 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
在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方面,语音识别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那些行动受限或肢体功能不全的残疾人士而言。常规的职业技能教授往往需要依靠文字或图像指导,这对于视力或肢体有障碍的残疾人来说是个极大的难关。语音识别技术的融合,利用语音输入和响应,打造了一种新型的电脑交互模式,让残疾人士得以通过语音来进行复杂指令的执行和操作。例如,盲人和肢体残疾人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来操控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设备,使他们得以在信息技术、客户服务、文书管理等众多行业中进行培训和工作。借助该技术,残疾人能够突破传统培训的限制,享受更加定制化的学习体验,并在工作中提高效率。
2.2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
借助于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计算机视觉得以实现人类视觉功能的模拟,实现对物体、环境及行为等要素的辨识。这一技术被广泛用于增进残障人士的职业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行动不便,尤其是手部活动受限的残障人士来说,计算机视觉结合手势辨识和面部表情解读,能够让他们在不直接触碰电脑或电子产品的情况下进行操控。比如,结合眼动追踪与手势技术,残障人士得以通过视线来替代传统的键盘或鼠标输入,这对于行动受限者来说意义重大。在职业技能的开发上,计算机视觉技术助力于残障学员加入图像处理、视觉设计、编码编程等领域的实操和学习。
2.3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残障人士得以进入一个全新的实训境地,这一技术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空间限制,特别是在增强肢体功能障碍者和视力障碍者的技能训练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发展空间。VR技术让残障学员有机会在模拟的虚拟世界里重复练习多样的职业技能,避免了现实世界中的操作障碍。譬如,在模拟的制造场所,他们能够借助VR学习工艺流程和设备维护等技能,而不必顾虑身体上的限制。同时,对于听障学员,虚拟现实技术也能打造出模拟的语言交流环境,助力他们提升在职场中的交流技巧。VR技术还能融合实时反馈系统,对学员的操作进行即时指导,从而提升学习的成效和学员的学习热情。
3. 智能化辅助技术在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中的效果
3.1 学习效率与技能掌握提升
智能化辅助技术为残疾人提供了个性化和灵活的学习方式,显著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语音识别技术能够帮助听力障碍者通过语音输入与计算机进行互动,使他们能够参与到传统培训中无法涵盖的内容中。计算机视觉技术则为肢体障碍者提供了基于视觉的互动体验,通过手势或眼球追踪控制设备,便于他们完成技能练习。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培训环境,使残疾人在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这些技术的整合使得残疾人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和反馈,减少了传统培训模式中的局限性和不平等,帮助他们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实用技能。
3.2 职业适应性与就业率提高
随着智能化辅助技术的应用,残疾人能够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增强了他们的职业适应性。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辅助,不仅帮助残疾人更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还通过提供自定义操作选项,让他们在工作中减少外部帮助的依赖,增强独立性。虚拟现实技术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无风险的职业场景模拟环境,帮助他们在模拟的职场中磨炼技能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些技术促进了残疾人的技能匹配和岗位适应性,使他们能够顺利融入职场,提升就业率。此外,技术赋能让企业对残疾人的工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认可度,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形成了更加包容和多元的职场环境。
3.3 自信心与独立性增强
智能化辅助技术在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职业能力,也极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语音识别技术帮助听障人士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沟通,减少了语言障碍带来的社交隔阂。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技术则使残疾人在工作或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自主性,减少了他们对他人帮助的依赖。随着技能的提升和工作能力的增强,残疾人逐渐发现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任务,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对职业生涯的信心,还提升了他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认同感。通过这些技术,残疾人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生活选择,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改善了个人的独立性和社会参与度。
结语:智能化辅助技术的应用为残疾人职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技能掌握,还显著增强了他们的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通过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残疾人能够突破传统职业培训的限制,实现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学习过程。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自信心与独立性,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认知与接纳。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为残疾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为他们创造更加平等和广阔的职业空间。因此,推动智能化辅助技术在残疾人职业培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娜,郝晓宁,许金鹏,等.操作培训渠道和培训效果对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后使用情况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 2023, 36(9):1-5.
[2]闫媚,江华,董理权,等.中国辅助技术的需求,供给和满意度研究:基于快速辅助技术评估数据[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4):373-380.
[3]周琦人,冯英,刘佳琴,等.辅助器具在残疾人就业,功能康复及教育中的应用与需求调查[J].湖南中医杂志, 2023, 39(1):122-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