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激励机制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效应及优化策略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徐慧

湖南省地质地理信息所(湖南省地质大数据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的关键时期,企业创新能力成为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国财政税收激励措施作为重要政策手段,对提升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意义重大。近期,我国政府实施了税收减免及研发费用加倍扣除等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对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的资金投入。然而,现行政策实施成效存在明显差异,部分企业在税收优惠政策的认知与运用上存在局限,激励效果未达预期。因此,优化我国财政税收激励体系,提高政策的精准性与实施可行性,成为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

财政税收激励机制、企业创新、政策优化、研发投入、税收优惠

正文


引言: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近年来,国家不断优化财政税收激励政策,旨在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政策效应不均衡、企业对政策认知不足等问题。深入研究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对于提升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税收激励机制实施中的现存问题  

1.1政策设计不够精准,适应性差

我国财政税收政策在激励企业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税收优惠政策的设计不够精准,缺乏对不同规模和行业企业的差异化支持,导致一些中小企业难以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同时,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标准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税务机关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查不够严格,导致部分企业通过虚报研发成本等手段违规获取税收优惠,削弱了政策的整体效果。

1.2企业对税收激励政策的认知与利用不足

从财政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企业对税收激励政策的认知和利用不足是制约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税务知识和精细化管理能力,难以准确理解和有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激励政策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政策的复杂性导致企业难以精准把握优惠政策的具体要求。同时,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部分企业无法及时获取相关政策信息或掌握合法申请税收优惠的方法1。此外,部分企业对税收激励政策存在误解,认为这些政策仅适用于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忽视了政策中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内容。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企业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影响了财政税收政策的整体效果。

1.3税收优惠政策监督管理不足,执行效果参差不齐

在财政税收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监督管理不足是导致政策效果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严密的监管和审查体系,但当前的税务监管体系仍存在明显缺陷。一方面,税务机关对企业研发费用的审核程序不够专业和深入,未能充分审查企业的研发活动真实性。部分企业通过虚报研发支出、捏造创新项目等手段非法获取税收减免,严重损害了财政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地区税务机关在监管资源、技术手段和政策执行力度上的差异,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地区间呈现出显著不平衡。一些地方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足,未能形成有效的政策激励路径,导致部分企业因缺乏政策支持而无法有效开展研发创新。

二、企业创新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  

2.1资金压力大,创新投入受到挤压

诸多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不足的羁绊,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依据,2023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挑战依然明显,超过六成企业将资金投入于生产经营活动,创新资金投入占比未及10%,在现行的经济格局里,面对当前经济环境,企业遭遇市场需求数量减少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大量企业偏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短期内有收益的生产项目,而非将资金投入于风险性及周期性均较高的技术进步领域,日常运营需求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压缩了企业创新资金的投入空间,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有效增长。

表一:企业创新投入与资金使用优先级分布表

企业类型

创新投入占比

资金使用优先级

大型企业

15%

技术研发、市场扩展

中小企业

9%

日常运营、生产保障

初创企业

5%

市场开拓、资本运作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3年)

2.2创新回报周期较长,短期效益难以显现

一般创新项目具有较长的收益实现阶段,依据清华大学的研究分析,企业创新资金的投入,一般需耗时2至5年,方可实现市场效益的显著提升,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正面临资金流动性压力及市场竞争的急迫形势,通常更看重短期经济效益的积累。借鉴《2023年中国企业创新调查报告》,约七成企业说明,企业对创新投入的回报周期存在疑虑,对企业长期投资回报的预期收益存在疑虑心理,企业通常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方面采取较为谨慎的投资策略,甚至落实零风险的投资模式,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受限,众多企业创新项目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难以精确预料,企业往往采纳低风险创新模式,即模仿创新,非根本性的技术突破,短期行为倾向导致企业对创新投资的减少现象加剧。

2.3企业创新管理能力不足,政策激励难以充分发挥

尽管我国政府设立了各类财政税收激励手段,在操作实施阶段,众多企业因创新管理能力有限制性制约局限,未充分利用既有的财政税收激励手段,众多企业对税收激励政策认知存在局限,借鉴《年度中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报告》(2022年),研究结果显示,约65%的中小企业管理者透露,对现行税收政策的细节内容认识模糊,政策实施成效遭受重大削弱2。企业内部所塑造的创新文化及管理体系未能充分支持创新进展,众多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未构建专门的创新团队及系统化的研发途径,故而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下降,创新项目评估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创新资金投入短缺的关键要素之一,部分企业表面上看似乎提升了研发资金投入,却未形成明确的创新战略与长期规划体系,创新力量未能聚合,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三、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实际影响  

3.1 税收激励政策的经济效应

我国财政税收政策通过减轻企业税负,为企业创新投入提供了资金支持。例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使企业在2022年节省了约1800亿元税款,这些资金被用于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数据显示,实施该政策的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而未实施的企业仅为7%。然而,税收激励政策的效果受到政策执行力度和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和申报流程复杂,难以充分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导致政策的整体效应受到一定限制3

3.2企业行为的变化

税收激励措施对企业资金流转产生了显著影响,亦推动了企业创新决策的显著转变,明显特征为:首先企业对长期投资项目的关注度呈现上升趋势,依据《中国税收与企业创新研究》报告,实施税收激励措施的企业,大约六成企业将额外节省的税额投入研发项目和技术创新领域,非用于短期运营活动。此现象揭示了,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实现从短期盈利向长期创新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作用,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亦有所调整,数据表明在税收激励政策实施期间,企业在税收激励政策引导下,对高技术领域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增加,依据我国科技部提供的数据,2019年至2021年间,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企业对人工智能、5G通信及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增幅超过20%,机械制造与纺织业等传统领域的研发资金增长幅度仅约5%4。此趋势揭示了,税收优惠政策促使资金向具有前瞻性的技术领域倾斜,促进了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3.3税收激励政策的地区差异

税收激励政策在不同地域的实施成效显现出显著差异,特别是在经济基础与地方行政支持程度存在差异的区域,以江苏及西藏为案例,江苏省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成效显著,依据江苏省财政厅提供的数据,2022年度,江苏省借助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支持金额累计达200亿元,研发经费增长率为18%。相比之下西藏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税收激励政策的推广范围与实际成效均不尽理想,2022年,西藏自治区通过税收激励政策引导的研发资金总额为10亿元,增长幅度为5%,地区间的差异主要根植于地方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支持程度与地方企业创新能力的不一致性,在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企业通常拥有较高的创新实力和技术积累,在欠发达的经济区域,资金技术人才短缺,税收激励政策的效果未能充分显现。

表二:税收激励政策对不同地区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表

地区

税收激励支持的企业研发投入(亿元)

增长率(%)

江苏省

200

18

浙江省

150

16

西藏自治区

10

5

北京市

180

20

山东省

130

14

税收激励政策虽然在总体上对企业创新投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政策效果并不均衡,受地区差异、企业规模以及税收政策执行力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在不同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这些问题需要在政策设计和执行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优化财政税收激励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4.1加强政策精准性与差异化设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精准性与差异化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一方面,针对不同规模和行业特点的企业,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税收激励政策。例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研发机构,可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如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延长税收优惠期限等;对于中小企业,则应提供更多的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克服资源限制,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聚焦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以及绿色创新等关键领域,通过税收政策引导资源向这些领域倾斜5。例如,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企业给予专项税收减免,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税收抵免,以确保创新资源与国家经济战略方向一致。此外,政策设计应更加注重精准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设置差异化的税收激励政策。例如,初创期企业可享受普惠式税收优惠,降低创业成本;成长期企业则可通过税收政策激励其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同时,利用税收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政策的精准推送和落实,确保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

4.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税收激励政策的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我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优化政策实施机制。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创新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真正投入实质性研发项目,避免资金被挪用或闲置。例如,通过建立完善的资金监控体系,对资金流向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发挥最大效益。同时,企业自身也应构建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明确资金使用方向,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政府与企业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构建资金使用监管与评价体系。例如,通过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的效率,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此外,财政政策应更加注重精准投放,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如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等,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增强政策协同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3建立完善的政策评估与监督机制

税收激励政策的效果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监管的有效性。当前,税收激励政策的监管与评价体系仍显滞后,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缺陷,如企业对税收激励政策的过度使用及虚假申报行为。因此,构建健全的政策评估与监控体系是确保政策成效的关键举措。政府应定期对税收激励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运用数据分析手段,评估企业的创新投入与税收激励之间的关联性,确定政策成效最显著的领域和企业主体,进而优化税收政策的实施细节,形成完备的政策执行监管体系。同时,加强政策透明度,规范企业享受税收激励的行为,降低政策纠纷的发生率,确保政策实施的公平性。税收激励措施构成推动企业创新的关键工具,若对精准度、资金运用效率及监管体系进行改进,将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动力,通过实施政策差异化设计、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与透明度、健全评估与监督体系,显著促进企业在技术研究和产品创新领域的投资增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结语

优化财政税收激励机制对于促进企业创新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存问题的深入分析,明确了政策设计的精准性、企业执行的障碍及监督管理的不足。只有在政策实施中加强差异化、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监管体系,才能真正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雯珺.制造业创新的财税激励机制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24.DOI:10.27797/d.cnki.gnmgc.2024.000060.

[2] 江军.构建税收激励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12):107-109.

[3] 耿溪谣.信息产业税收优惠的创新激励效应和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22.DOI:10.27456/d.cnki.gyndu.2022.003583.

[4] 毕鹏波.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效应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1,35(03):30-38.

[5] 屠成杰.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0,(08):135-139.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20.08.031.

作者简介:徐慧,女(1985.02-),汉族,湖南耒阳,中级经济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财政与税收。


...


阅读全文